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一人演活一台戏 ——记民间文化技艺大师梁东兴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梁东兴在表演木偶戏。 本报记者黄信涛
    黎裕权冯湘
农历蛇年大年初二至初四,一连三天春节假期,正是高州木偶戏粉墨登场之时。在高州城冼太庙前,人们尽情欣赏着由广东省国家非遗项目高州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民间文化技艺大师梁东兴表演的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木偶戏。
梁东兴一人演活一台戏,唱、念、做、打全是“一脚踢”,样样皆能,其独特的人物造型、亦庄亦谐唱腔和出神入化表演,赢得满堂喝采。
耕田演戏50载
梁东兴是高州市金山街道米塘村的普通农民。在他一生的大半时间里,主要是做两件事:种田和演戏。他出身贫寒,一家三代都靠演木偶戏为生。16岁初中毕业那年,就接过父亲的衣钵,拜师学艺,不久就成为高州民间木偶艺术队伍中的佼佼者。1981年,他首次代表高州县参加湛江地区民间木偶戏汇演,技压群芳,一举夺得多项大奖。从此,他在木偶艺术的天地里演绎自己的人生乐章,至今整整50个春秋。
50载风雨兼程,筚路蓝缕。从初出茅庐,用一条祖传下来的石竹扁担,挑着戏箱走村串乡,到嘉陵摩托车载着全部行当走遍大街小巷,足迹遍布广东、广西粤语方言区,高峰时每年演出五百多场。尽管演出辛苦,收入微薄,但他依然心无旁骛,耕田演戏,自得其乐。
唱做念打集一身
由梁东兴一人担纲演出一台戏的方式,在全国木偶艺术圈内还不多见。其演出台本、唱词和曲谱没有固定,一切都是即兴的。梁东兴表演时,仿佛有三头六臂一般,唱、做、念、打集于一身,这边敲打锣钹,那边手脚并用,将木偶舞弄得令人眼花缭乱,同时嘴里还要根据生、旦、净、丑不同角色,唱出说出不同腔调,让木偶真正“活”起来。梁东兴演出时一丝不苟,无论是开合扇子、穿衣、戴帽、斟酒、拿书、写字、舞剑、射箭、对打等,动作都十分自然准确、生动传神、恰到好处。
关于梁东兴的“打武”技艺,《高州县志》有云:“至于说到那‘打武’场面,更是梁东兴的‘绝技’。他表演时除了轮番操作全套木偶外,还要同时使用吹、打、弹、唱等诸种艺术手段,把舞台弄得风云变幻,神鬼莫测,令观众如观看真人演出一般。如果碰上开打的重场戏,则使出浑身解数,两手一边操作木偶,一边擂鼓鸣金,同时运用多种声调演唱,舞台上顿时‘鼓角齐鸣,刀光剑影,杀声震天’,令人看得眼花缭乱,惊叹不已。”
乡音乡调大俗大雅
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州木偶戏,又名“鬼仔戏”,最早从福建布袋木偶基础上发展而来,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木偶戏是听觉艺术,其主要表达手段就是唱词,所以梁东兴在唱词上下的功夫最大。他的唱词多为“七字四句头”的高州山歌体,即兴编词,平仄押韵,是典型的乡音乡调,大俗大雅,易听易懂易记。行腔质朴清爽,节奏自由,兴之所至,尽情抒发,或高亢入云,或婉转低回,或含悲带泪,别具韵味。他演《白蛇传》“断桥相会”这段苦情戏,就有一段许仙与白蛇的精彩对唱:“可恨法海害天理,逼我夫妻两分离”;“只望夫妻偕白发,谁知劳燕各单飞”……那似哭似唱的声调,如泣如诉,充满着苦涩的离情别绪,蕴含着悲苦的味道,令人伤怀。
梁东兴醉心于木偶艺术的神奇与古朴,他的表演,可谓“武戏出彩,文戏情浓”,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梁东兴在表演《薛平贵与王宝钏》一剧中“鸿雁传书”这一段时,可谓技艺精湛,韵味十足。戏中,他用细腻的动作,表现王宝钏独自一人在武家坡挖野菜情景,场面气氛凄苦、清冷。此时,王宝钏忽听有马蹄声响过,她喜不自禁,以为是薛郎回来了,快步趋前。当得知并非薛郎时,又以强烈的动作表现出无限失望的情绪,加上那悲戚戚的唱词,将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刻骨铭心。
小舞台演绎大世界
梁东兴凭着多年的磨砺与积累,打造了一大批颇具影响力的精品剧目,成为名闻遐迩的民间技艺大师,引人注目。1997年11月,德国国家木偶艺术协会主席劳尔戈等一行3人,不远万里专程到来高州观看梁东兴的木偶戏表演。他演出的《岳云退金兵》一剧,就令外国客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翘指盛赞不已。1999年5月,劳尔戈再度莅临高州,邀请梁东兴到德国慕尼黑等10个城市巡演,历时一个多月。独具中国文化魅力的《三国》、《水浒》、《红楼梦》、《西游记》以及《梁祝》等一出出折子戏通过梁东兴的神奇表演,让众多的德国朋友流连忘返。2011年9月,中山大学中文系师生,将梁东兴请到校园,为他们演出《薛丁山征西》和《薛平贵征东》传统木偶戏,两剧整整40场,场场精彩。
尽管目前木偶戏的生存面临许多困难,但充满责任和热情的梁东兴大师,依然苦苦执着于这一事业,永不言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