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桥下镇章岙村阳光普照,村民吴晓彩在自家的天井里拉起麻绳,把前两天刚刚织好的粗布都挂上去晾晒。有被套、被单、红布袋、还有成捆的布,这种粗布手感极佳,无静电反应,持久耐用。 吴晓彩的老伴陈久坝告诉记者,30多年前,粗布是家家户户必备的,村民都自己织布做衣服。这不,前段时间,妻子看着过去家里剩下的纱线和棉花,便尝试手织老粗布。 在他们家,记者看到纺纱机和织布机年代感十足,一问才发现这些东西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吴晓彩向记者介绍起粗布制作的东西,粗布被保暖性好;这条花纹的是背孩子的捆带。原来按当地习俗,做外婆的要做捆带送给刚出生的外孙或外孙女;红色的粗布是做布袋的,过去嫁娶时,作为嫁妆之一的红布袋早已淘汰。 吴晓彩说,会织布的人目前也不多了,她今年也是心血来潮织了二三十匹布,没想到受到了亲友的欢迎,都纷纷央求她给自己做些粗布物品。 记者 潘金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