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糖画:甜到心底的老手艺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导语:糖画是一种汉族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的。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在绘制造型时,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民间艺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关键。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
    糖画,也叫倒糖饼或糖灯影,是民间用食糖来造型的艺术样式,流传于四川,以自贡地区的品种最多、内容最为丰富,其造型亦最为趣味。
    在四川,特别是川西平原的城镇乡村,无论庙会集市,还是公园名胜,随处都可见糖画小摊。一个木制方形小柜,上面放一块经过磨制的大理石板,左右两边各有一块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木盘。
    
    糖画转盘
    一边木盘上画着艺人能制作的各种作品的图案和一支能旋转的竹箭。孩子们旋转竹箭,当竹箭停下后,箭尖指向什么图案,便意味着艺人要作什么糖画。转着龙就是龙,转着凤就是凤——颇有些博彩的意味。手气不错,转到大龙,艺人二话不说,就当场画大龙。但转到龙凤的时候是绝少,大量的情形是转到那些鸟、狗之类的小型动物。
    另一边木盘上则是绘有楚河汉界和姓氏的方格子,格子旁有罐子或竹筒,里面装有比麻将略小的扁竹牌子,上面写有对应棋盘的不同姓氏。交钱后便可从罐子或者竹筒中摸字。一手可以摸数个字,将摸出的字放到棋盘内对应的姓氏上。如果摸到的字始终在楚河汉界的同一边,没有“过河”的话,就可以得到一条“糖龙”。第一手便摸出“赵”字也可以得龙一条。
    糖画,也叫倒糖饼或糖灯影,是民间用食糖来造型的艺术样式,多流传于四川各地,以自贡地区的品种最多、内容最为丰富,其造型亦最为趣味。
    
    糖画
    据褚人获《坚瓠补集》载,明俗新年祀神,要溶就糖霜,印铸成各种动物和人物作为祭品,因所铸人物形象俨然文臣武将,又以文官居多,故而时下戏称为“糖丞相”。
    后来,四川民间艺人在此基础上改进工艺,汲取传统皮影的制作特征及雕刻技法,不用印铸模具,而改为直接操小铜勺,舀糖液绘出皮影图案,这样,民间艺术“倒糖影”就在蜀地诞生了。
    到了清代,糖画更加流行,制作技艺日趋精妙,题材也更加广泛,多为龙、凤、鱼、猴等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
    糖画,顾名思义是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的,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而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文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在绘制造型时,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这时,民间艺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关键。因为在浇铸时,糖料是经火加温后溶开的,一旦冷却后糖即凝固了,所以,要求民间艺人要眼明手快、眼到手亦到地进行造型,以求一气呵成。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稍俟凝结便可以插上草把出售了。
    
    制作糖画
    在进行绘制糖画之前要先熬糖。熬糖的目的是把糖液摊成糖片,以便在以后的糖画绘制中使用。熬糖前先准备一块大理石板,上面刷上油,油刷得要薄一些,这样可以防止糖粘在大理石板上。把一个铜锅放在火上,加入适量清水,再放入白砂糖。水与糖的比例是二比一。白砂糖放入以后要轻轻搅动一下,防止粘底。水温要逐渐升高,为的是利于糖溶解在水中。水开之后,把水蒸汽排到空气中。这时,糖液的温度逐渐变高,糖液中的水分逐渐减少。可以看到,糖液开始起大泡了。这是因为糖液中的水份少了,糖液的张力就大了。空气在排放的过程中,会在糖面上起一些大泡。这时候温度还不够。熬糖的合适温度是色泽稍微变黄,大泡变为小泡就差不多了。待颜色变黄,泡也变小了,火候就差不多了,趁热把它倒在大理石板上。糖液倒在大理石板上之后就会冷却、凝固。待糖液完全凝固后,把糖片切碎,收入盘中保存。质量好的糖块在常温下,半个月都不会溶化。这样熬制出的糖透明度较高,非常脆,不粘手,不滴油,不流液,才能作为绘制糖画的材料。
    在绘制糖画之前,首先要化糖。化糖就是把准备好的糖块放在糖锅内溶化。溶化糖要用小火,火大了糖就会焦。用温火将糖慢慢溶解,当糖完全溶解后就可以绘画了。
    制作糖画跟普通绘画不一样。首先,用糖作的画,凉了之后非常容易凝固,因此作画糖的动作要快。其次,作糖画相当于连笔画,所以每笔之间不能间断。这样,就出现了画画的笔顺问题。作糖画的笔顺设计好之后,可以很快地完成糖画,糖也不容易凉。为了熟悉步骤,在画糖画之前,一般要进行一些绘画练习。这个绘画练习和平常的绘画一样,但要画出连笔来,要注意笔顺。因此,绘画练习的目的主要是练习笔顺和构图。
    
    画糖人
    作糖画的人是没有底稿的,画稿全在他的头脑里。作糖画必须胸有成竹,要趁热一气呵成,十二生肖喊来就来,张飞、赵云、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随着缕缕糖丝的飘洒,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你面前,再趁热粘上一根竹签或套上透明的塑料袋子,便大功告成。
    就像一切有生命力的民间艺术一样,糖画有着它特殊的魅力,别看它简略得只是一个轮廓,但或龙或凤,或鸟或兽,却又无不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极生动,极传神,很能印证“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艺术境界。那曲折有致的线条,细若游丝,却也显得硬朗、坚挺,风骨棱棱,颇有些铁画的意趣,而那别致、大胆、诡异的造型,则更能让人联想到国画中的大写意,甚至现代派绘画的情味。
    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了糖画挑子,但是他们不知道这副挑子里少了一样东西——那就是糖画师傅樊大爷倒糖饼用的勺子。樊大爷实在舍不得陪了自己一辈子、养活了自己一家人的糖画挑子,就悄悄地给自己留了把勺子,算是留个念想。
    其实每一个老艺人都相当于一座活的博物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