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间工艺 >

立工匠精神传廊桥技艺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福建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近日,在寿宁县革命老区大安乡亭溪村水尾,木拱廊桥省级非遗传承人郑多雄正领着8个木匠,将一根根木料抬到拱架上方搭建桥面,可以看到一座弯弯的木拱廊桥拱架已经架设完成。
    这是郑多雄自2007年起主墨修造普宁申洋桥后的第9座木拱廊桥了,他的建桥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廊桥建造是很细致的工作,工匠要经过艰苦的学习、实践才能出师。”郑多雄说。
    廊桥,是一种富有地方乡土特色的中国古建筑。全国现存木拱廊桥仅100余座,宁德作为木拱廊桥保存最完整的集中地之一,现存木拱廊桥54座。其中寿宁县就有23座(老桥19座),现存数量全国最多,年代序列也最齐全,被誉为“木拱廊桥之乡”。
    木拱廊桥之所以闻名于世,缘于工匠们独特的营造技艺。郑多雄介绍,木拱廊桥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底座由数十根粗大圆木纵横拼接对拱而成“八字结构”,整个结构都是通过木构件的纵横相贯,简单却又坚固异常。
    说起廊桥的建造技术,不能不提郑多雄的父亲郑惠福和哥哥郑多金。
    郑惠福是坑底乡一带有名的木匠师傅,郑多金是廊桥国家级技术传人,现年89岁高龄。寿宁县的红军桥、单桥、溪南桥、刘坪桥、布罗林桥、鸾峰桥、九岭溪桥、弄桥,浙江泰顺的柿洋桥、福家洋桥等廊桥,都留下了郑氏父子的墨迹。当年,郑家父子凭着一手绝活,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造桥巧匠。
    然而,随着闽浙山区纷纷建造石头桥,木拱廊桥悄悄退出历史舞台。郑多金虽然不时被人雇请参加修缮廊桥,但这位身怀绝技的造桥巧匠,却再也找不到主持建造廊桥的机会。郑多金一度封墨30多年。
    2006年初,随着福建省文化厅批复了寿宁县芹洋乡张坑、长濑溪两座古廊桥的搬迁方案。郑多金带着弟弟郑多雄主持两座桥的迁建,老人终于再圆造桥梦,并借此机会将造桥技术完整地传授给郑多雄。
    跟哥哥郑多金学造桥之前,郑多雄是一名石匠,对造桥一窍不通。受哥哥的影响,他立志转行传承造桥技艺。跟哥哥学习迁建两座木拱廊桥,他每天都花上八九个小时练习砍、劈、削、弹等基本功,熟记哥哥传授的建桥工艺口诀。
    “要学造桥工艺,没有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是不行的。先练斧法,学用斧子、锯子、刨子,这活儿很苦……”说起造桥,郑多雄滔滔不绝。
    在多年的实践中,郑多雄的建造技艺日臻成熟。这些年来,他组建了由七八名老木匠的建筑队伍,先后在浙江景宁县深洋村、东塘,福安市潭溪、寿宁县上尤溪、炭山等主墨建造了8座廊桥,成为能独当一面的廊桥巧匠。
    为了将造桥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去年春节过后,郑多雄的儿子郑晖民也立志传承造桥技艺,加入木拱廊桥建造队伍。
    郑晖民加入造桥队伍以后,同样从最基础的基本功开始,练斧法,学用斧头、锯子、刨刀,刚开始手经常磨起血泡。四五百斤重的木头也要与老师傅们一起抬,一天下来,手脚酸疼得无法动弹。
    “真想放弃了回去继续开挖掘机。”郑晖民说。不过他还是坚持下来了,经过一年多的锻炼,郑晖民已初步掌握了基本功。他相信,经过父辈的指导,自己也能把造桥技术传承下来。
    “从郑多雄等廊桥工匠的身上,我们看到‘工匠精神’既是一种职业操守,也是一种现代价值,一种社会信念。它是历代优秀工匠传统积淀的结果,更是科学精神、诚信意识、敬业态度、卓越情怀的体现。”寿宁县坑底乡纪委书记范钦说,“随着经济的发展,木匠等手工艺人少了,但‘工匠精神’在各行各业都应该大力弘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