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古籍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书画修复师被称为书画郎中,把握着古书画生死大权,于静默无声中完成一种文明的延续,如凤凰涅槃,让古籍再获重生。 “修旧如旧”是恢复背景色的原则。孙倩用笔墨将古画上失掉颜色的部分“重描”,恢复原本的质感。 “古籍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书画修复师被称为书画郎中,把握着古书画生死大权,于静默无声中完成一种文明的延续,如凤凰涅槃,让古籍再获重生。 孙倩便是将这古籍重生的“使者”。200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国画专业的孙倩现在在吉林省博物院工作。 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就是孙倩和同事一起进行修复的工作地点。屋内除了一张大大的画案外,最吸引人的就是一面被报纸糊过的墙面,墙上满满地张贴着装裱后残留的印记。 孙倩说:“其实书画修复是个考验人爱心、耐心和手艺的活儿。不爱这一行,也不会干上这一行。书画修复的过程很复杂,而且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地去完成,稍有不慎,可能画就会毁了。就拿这幅《秋葵雏鸡图》说吧,修复前,画心及裱绫已经布满折痕、蝇屎和污渍,而且还有酸化的迹象。画心的右上角有一处破损,背纸颜色加深,折痕、污渍清晰可见。由于画面大多断裂的地方过于细微,我们用最细的勾线笔也无法完全深入断裂的缝隙内部,于是我们就决定用发丝进行一次试验。我们尝试用发丝当毛笔蘸取颜料,但可能由于发丝过细,无法承载毛笔所能吸收的颜料量,因此用发丝全色这个小小的试验,我们未能成功。但通过这次小小的试验,我们也得到了很好的启发呢。” 看着修复后的画作和原来的照片对比,记者发现虽然一些破损的地方和折痕都消失了,但也不失古画的味道。可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据《装潢志》里记载书画重裱的42道工艺,主要工序为“望闻问切”、清洗、揭画心、全色及接色补色等4步,而现代的修复过程要比过去高科技很多。在修复前要进行图片及文字的记录,然后进行文物的检测工作。这其中包括PH值测试、色度分析、色料溶解性检测、纸张的纤维显微鉴定。完成这些工序之后,真正的修复才刚刚开始。洗画心、揭背纸、贴嵌条、全色,没个半年数月的时间,这修复工作是完不了的。除了工序复杂,这修复装裱的工具种类也很繁多,大到案台、挣板、晾架,小到锥针、镊子、排笔、剪刀、面盆、毛巾、毛笔、颜料、墨汁,不计其数。 在红案上,揭去古字画原有的装裱。揭画心、托命纸是整个装裱工作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 古人眼中,一位好的书画修复师“若不七碗酬兴,亦须三雅熏心”。除了具备精良的技艺外,必然对笔墨佳作有深厚感情。书画修复师的职业类似于行医治病,送到修复师手里的大多是在“生死线”徘徊的作品。孙倩说:“我们就犹如医生,而这些书画就是病人。它们‘毁容’了,我们便去霉除斑,它们‘骨折’了,我们便裁纸贴嵌条为其‘接骨’……一百多道工序中,对症下药的功力和耐心都需要和书画长久相处的情感和乐趣作支撑。看着快要‘奄奄一息’的古旧书画在自己的手中恢复过来,能让它们恢复原来的面貌,我们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和欣慰感。” “纸寿一千绢八百”。一般而言,中国传统书画每隔200年左右便要修复一次。 接近尾声,孙倩伸了一个懒腰,这还真是个累人的活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