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北方网讯:作为历史名区,南开区内有着非常丰富多元的文化生态环境,孕育和滋养出天津皇会、泥人张彩塑、风筝魏、津门蔡氏贡掸、联升斋刺绣等闻名遐迩的非遗项目,但在第五批南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被认为曾一度失传的“潞和轩·粉蜡笺纸制作技艺”赫然在列,这个在今天看来有些拗口、生僻的名称,曾盛行于中国古代皇族贵胄之间,记录保存着不少书画大家的传世之作。 在潞和轩·粉蜡笺纸”工作室内,我们见到了第三代传承人王敬涛,今年57岁的王敬涛,17岁时,师从父亲,开始学习制作粉蜡笺纸。王敬涛拿出自己多年来精心收藏、制作的笺纸样张,尽管室内灯光照射不足,但古韵十足的粉蜡笺依然显得富丽堂皇,那些用纯金粉手工描绘出的祥云、龙凤、花鸟、芳草、八宝等吉祥图案细描精绘,令人赞叹。 粉蜡笺纸本身就是一件“纯手工”艺术品,材料繁多,工艺复杂,在王敬涛的工作室内记者有幸见到了粉蜡笺纸的制作过程。 “粉蜡笺纸是由魏晋时期“粉纸”和唐代“蜡纸”演变融合发展的一种名贵再加工宣纸,采用粉、胶、蜡、矾、朱砂、丹红、丹黄等矿物颜料,加之佛赤、金箔、银箔,制作时以两张宣纸托裱合一后,染色、施胶、施矾、施蜡、砑光、再施胶蜡、绘金洒金,后再次托裱,可历经数百年而坚韧如新,加上以金银粉绘成的各种精美图案,为粉蜡笺增添了典雅的气质,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曾经光彩夺目的美丽、智慧与荣耀,延续千年不衰后,如今已成遗产,在现代社会耀眼夺目的霓虹光彩下渐渐褪色。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机械和化工产品对传统加工器具和用料的迅速取代,给粉蜡笺纸传统工艺带来不小的冲击。尽管如此,王敬涛依然将手艺传给了儿子王硕。如今作为第四代传承人的王硕已经掌握了粉蜡笺纸的全部制作技艺,这也让王敬涛倍感欣慰。 “正是由于祖先对于制作技艺的坚持与传承,使得我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书画真迹得以保存,让现代人在今天依然可以直观的了解古人对书法的理解。”作为粉蜡笺纸制作技艺的传承人,王敬涛希望让更多的人认识粉蜡笺纸,了解它的悠久历史和制作过程,让非遗技艺“活态传承”下去。 正是王家一家三代人对老祖宗技艺的传承,让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纯手工粉蜡笺纸,让我们现在还有机会感受宫廷御用品的奢华。一双手做出一张纸,一张纸记载沧海桑田。纸中蕴匠心,心系中华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