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江西自古就流传有“临川才子金溪书”的说法。享誉古籍收藏界的“金溪书”,就是指金溪县的浒湾木刻印书。浒湾木刻印书始于明代中期,盛于清代,凡经、史、子、集、戏曲话本、书法碑帖,在这里都能刻版刊行,版式大方,校勘精细,字体规范,装帧牢实,也称“江西版”。浒湾书铺街在清中后期成为了江西的印书中心。旧版《辞源》和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出版的早期初中地理课本中,都有“浒湾男女善于刻字”的记载。 雕版印刷 浒湾木刻印书,始于明,盛于清,此时,凡经、史、子、集类书,在这里都能刻版刊行。至清同治年间,浒湾的木刻印书虽始衰落,但经营铺栈、书店仍有60余家,这些铺栈、作坊的木刻印书不光在本地销售,而且在全国的一些大中城市设有分号分店。浒湾的木刻印书就是通过这些渠道,遍销全国,影响很大。 随着近代先进印刷技术的传入,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受到极大的冲击。浒湾木刻印书业便开始凋敝。 雕版印书的工艺流程是: 木刻印书工艺流程繁琐而复杂,大致分选材制版、刻版、印刷、装订4个阶段。 第一阶段:选材制版,有三道工序。先是上山选择雕版所需的优质树材。锯成2厘米厚的板材,通风阴干。然后是制版,将阴干后的板材裁成若干块,正反两面刨平磨光。 第二阶段:刻版,就是用写好的薄纸书稿反贴在木板面上,再刻成反文的书板。 第三阶段:印刷,将木刻版平放案面,版四角纸层垫稳,版的前面放着裁好的印书纸,先以综帚蘸墨汁擦上版面,后将印纸铺在版面上,印纸着墨后即为书面。书页从印版揭开,进入装订工序。 第四阶段:装订,有四道工序。先是拆页,次为配页,书页理齐后,逐本先打上两洞眼,用纸捻穿牢,然后配上前后封面,最后打洞穿线订固。 现在雕版工艺濒危失传,但其印刷技术基本保留在活字印刷的工艺之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