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芦简介 藜芦,药入部分为双子叶植物药百合科植物黑藜芦的根及根茎。5~6月未捆花茎时采挖,除去苗叶,晒干或用开水浸烫后晒干。 干燥根茎粗短,圆柱形,长2~4cm,直径0.7~1.5cm,外被残留的棕色叶基维管束,形如蓑衣,有“藜芦穿蓑衣”之称。下部簇生众多须根,根细长圆形,长10~20cm,直径约3mm,表面土黄色或黄褐,具细而密的横皱纹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气微,味苦,粉末有强烈的催嚏性。以根粗壮、无杂质者佳。 藜芦的功效与作用 涌叶风痰;杀虫。主中风痰壅;癫痫;虐疾;疥癣;恶疮。用于中风痰壅,癫痫,疟疾,骨折;外用治疥癣,灭蝇蛆。 1、《本经》:主蛊毒,咳逆,泄痢,肠澼,头疡,疥瘙,恶疮,杀诸虫毒,去死肌。 2、《别录》:疗哕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马刀,烂疮。 3、《药性论》:主上气,去积年脓血泄痢。治恶风疮、疥癣、头秃,杀虫。 4、《本草图经》:大吐上膈风涎,暗风痫病,小儿鰕齁;用钱匕一字则恶吐人,又用通顶,令人嚏。 5、《四川武隆药植图志》:治毒蛇咬伤及杀虫用。 藜芦的药用价值 1、治诸风痰饮:藜芦十分,郁金一分,为末。每以一字,温浆水一盏,和服探吐。(《经验方》) 2、治中风不语,喉中如曳锯声,口中涎沫:藜芦一分,天南星一个(去浮皮,于脐子上陷一个坑子,纳入陈醋二橡斗子,四面用火逼令黄色)。同一处捣,再研极细,用生面为丸,如赤豆大,每服三丸,温酒下。(《经验后方》) 3、治头痛不可忍:藜芦一茎,暴干,捣罗为散,入麝香麻子许,研匀吹鼻中。(《圣济总录》吹鼻麝香散) 4、治头痛鼻塞脑闷:藜芦(研)半两,黄连(去须)三分。上二味,捣研为散,每用少许,搐入鼻中。(《圣济总录》通顶散) 5、治黄疸:藜芦着灰中炮之,小变色,捣为末,水服半钱匕,小吐,不过数服。(《肘后方》) 6、治老疟久不断者:藜芦、皂荚(炙)各一两,巴豆二十五枚(熬令黄)。依法捣,蜜丸如小豆。空心服一丸,未发时一丸,临发时又一丸,勿次食。(《补缺肘后方》) 7、治久疟不能饮食,胸中郁郁如吐,欲吐不能吐者,宜吐,则已:大藜芦末半钱,温虀水调下,以吐为度。(《素问病机保命集》藜芦散) 8、治鼻中息肉渐大,气息不通:藜芦三分(去芦头,捣罗为末),雄黄一分(细研),雌黄一分(细研)。上药,同研令匀,每用时以蜜调敢,用纸拈子,展药,点于息肉上,每日三度,则自消化,不得涂药在于两畔,恐涕落于药上。(《圣惠方》) 9、治牙疼:纳藜芦末于牙孔中,勿咽汁。(《千金翼方》) 10、治白秃:末藜芦,以腊月猪膏和涂之,先用盐汤洗,乃敷。(《补缺肘后方》) 藜芦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入丸、散,0.3-0.6g。外用:适量,研末,油或水调涂。 藜芦的副作用 本品毒性强烈,内服宜慎。体弱、失血患者及孕妇忌服。反细辛、芍药及五参。 中毒时表现为舌及咽喉部有针刺样感觉,上腹部及胸骨后有烧灼感,不愉快的味觉,流涎、恶心、呕吐、腹泻、血性大便,呃逆及出开,视觉模糊,神志不清,心律失常,口周围麻木,口及手指刺痛,以及头、颈、肩部温热感等。 严重中毒可引起血压下降、眩晕、头痛、呼吸抑制及支气管收缩、谵妄、肌肉抽搐,偶有全身痉挛,心率显着减慢,最后可至心跳及呼吸停止。外用时,可引起皮肤及粘膜灼痛、喷嚏及流泪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