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励双杰,1969年出生,慈溪人,家谱收藏家,作家。目前已收藏1949年前的家谱原件近2万册,包含300多个姓氏,其中80%是孤本。出版专著《慈溪余姚家谱提要》、《中国家谱藏谈》,长篇小说《阳谋》等。主编《思绥草堂藏稀见名人家谱汇刊》,获2012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 去年12月21日,他应邀在宁波文化广场作关于家谱收藏的主题演讲。 记者:你在那天的演讲中把《锡山许氏宗谱》故事编成微信圈的名人故事,很有意思,你都是带着这样的乐趣去研究看起来很枯燥的家谱吗? 励双杰:因为喜欢收藏和研究家谱,所以我一点也不觉得枯燥,每天翻看和整理都会充满愉悦。《锡山许氏宗谱》在我家里藏了多年,这个家谱非常特殊,是我用四部家谱跟一位江苏的朋友交换来的。那天是在一个年轻观众为主的场合讲家谱,所以我采用了时下大家最熟悉的微信圈朋友的方式来讲述故事,以引起大家的兴趣。 许氏家族在宋朝的时候,有个叫许元的老祖宗,官至工部侍郎。他有个“微信好友”叫欧阳修,送了很多首诗给许元。在许元死后,欧阳修还写过《许元传》和《许元墓志铭》,都流传到了今天。许元还有个“微信好友”叫做范仲淹。许元当时出任发运使,就是范仲淹推荐的。许元有个亲弟弟叫许平,历史上称他“与兄元俱以智略为当世所器”,很为朝廷赏识。许平有个“微信好友”叫做王安石,王安石文笔好,专门为他写了篇《许氏世谱序》。在许平死后,王安石还写了篇《墓志铭》来祭奠他,这篇文字后来被选入《古文观止》,现在已是中学古文教学的范文。 许平的曾孙叫许敦,字希道,从江苏的高邮迁到了无锡,成为了锡山许氏的一世祖,当时是在南宋时期。从许敦传了二十五代,到了清末民初,出了一个叫许宝树的后代,家谱中说他“工篆法,擅丹青”。许宝树的孙女嫁给了秦邦宪,就是曾经担任过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博古。许宝树的小儿子许国凤有对孪生兄弟的学生,叫钱基博、钱基厚。钱基博的儿子,就是钱钟书。钱基厚的儿子钱钟韩,曾是东南大学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宝树的侄女嫁给了李四光…… 这部1927年的《锡山许氏宗谱》根据《中国家谱总目》记载,有好几家公藏单位都有收藏,但几乎都是沉睡于库房之中,很少有被开发利用的。其实家谱的价值,远远不止里面有名人这么简单,其所蕴涵的丰富史料,堪称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我们现在有一个出现频率非常高的热词,就是“寻根”。而寻根最主要的载体,就是家谱。我想通过这种形式,让更多的年轻人觉得家谱其实也并不是土得掉渣的老古董,也有非常可爱有趣的一面。 记者:通过研究家谱,你觉得最有意思或者最有成就感的发现是什么? 励双杰:最有意思的应该是我收藏的一部《璜田胡氏族谱》,它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虬村黄氏刻书。在我国雕版印书史上,明代徽州刻本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徽州刻书的历史始自南宋,至明初已有相当规模,刻工多集中在歙县、休宁两地,而尤以歙县虬村黄氏为著,很多典籍还记载了这些刻工的名字和所刻的书籍。以前一直认定弘治二年刻本《雪峰胡先生文集》是虬村黄氏刻书之始。而《璜田胡氏族谱》卷三有《重修谱后序》,末有“大明天顺八年岁在甲申清和月毕文灏重书”的落款,紧挨着便是“新安歙西仇川黄文海、文敬、文齐刊”字样。这一行字确定了《璜田胡氏族谱》为天顺八年新安歙西仇川黄文海、黄文敬、黄文齐共同所刻,把虬村黄氏刻书之始的时间提前了25年。 记者:上次央视的主持人水均益到宁波寻根,可惜当年他爷爷抄去的家谱在文革时候弄丢了,现在也没有找到完本。你收藏的家谱包含300多个姓氏,其中80%是孤本。收藏家谱时有什么系列性或者其他的要求吗? 励双杰:由上海图书馆主持编纂的《中国家谱总目》是迄今为止收录中国家谱最多的专题目录,把目前可以收集到的全球中国人的家谱都包括了,收藏了608个姓氏的家谱52401种。据了解,上海图书馆是目前收藏家谱原件最多的公藏机构,在他们收藏的近2万种20万册家谱中,计有365个姓氏。我目前收藏了300多个姓氏的家谱,1949年前的家谱原件近2万册。收藏姓氏家谱当然越全越好,但是每增加一个姓氏都是很困难的。大姓家谱容易得到,无非是族系的不同,而小姓的家谱则比较难收集。 知道我收藏了很多家谱后,经常会有人找上门来,想要寻根,多的时候一批来了20多个人。随着“寻根热”的兴起,大家越来越关心家谱,这是好的现象。但我希望大家可以先打电话来咨询一下,我会全力配合帮助寻找,有时贸然大老远赶来不一定有收获。毕竟中国的家谱太庞杂了,同一个姓氏又衍生出那么多的支系,我收藏的也只是一部分而已。 记者:大家都称您为“中国家谱收藏第一人”,刚开始收藏家谱是在什么时候? 励双杰:对于“中国家谱收藏第一人”这个头衔,虽然很多媒体都这样介绍,但我自己是万万不敢认同的。我是从1993年开始收藏家谱,当时我在慈溪周巷的姚北古玩市场淘古书,突然看到一部32本的《上虞西华顾氏家谱》,对方讨价1000元。我马上把它买了下来,宝贝似的拿回了家。第一次接触到一直深藏民间、秘不示人的家谱,翻着那质朴的纸张、版本,读着那娓娓道来的有关家族祖先的故事,感觉一部家谱就是一部演变着的历史,特别有意义。 充分认识到家谱的寻根功能、文献价值、收藏价值和版本学意义后,我开始了大量搜求、购买家谱的行动。不仅自己出差的时候去古玩市场遍寻,我还建立了自己的寻书网络,最多的时候,有十几个中间商在民间和古玩市场为我搜求各种家谱。当时,收藏家谱的人还比较少,价格也便宜。不过随着古籍价格上涨,也带动家谱价格上涨。以前在拍卖会上家谱流拍的很多,现在完全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家谱,对家谱有兴趣,去研究它,这是好事,是文化的力量。上世纪80年代已经有家族开始新一轮的家谱纂修,到了90年代就比较普遍了,尤其是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现在好多家族修家谱都已经进入第二轮了。现在,浙江、江苏也陆续开始,文化寻根越来越热。 记者:现在有不少人开始修家谱,修家谱需要哪些常识和规制? 励双杰:修家谱的程序跟过去应该是一样的,有过去的老家谱,再续修上去是比较容易的,但在内容上我认为宜加不宜减。哪怕过去的表述方式和内容跟今天有不同,还是应该尊重过去,留存下去,那是真实的历史记录。 但是对于第一次修家谱的来说,可能会比较困难,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找到失踪了的历史源头,这个难度很大。有一种方法是找到老家的祖坟,中国过去有一个习惯,一定要叶落归根,入故土为安,所以无论战乱还是漂洋过海,死后都要回归故土,祖坟的周边一般会是自己的宗族墓葬地,墓碑上镌刻的内容也是修谱的依据。 记者:您曾出版专著《慈溪余姚家谱提要》,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家谱的意义是什么? 励双杰:以个人身份去编著一个地方的家谱大概是极少的。十多年前,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收藏家谱的经验和资料,给本地想寻根的人找一个方向性的东西。对于家谱,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去查询,不知道到哪儿去查?于是我花了三年时间写了15万字的《慈溪余姚家谱提要》,书中所录528种家谱中,除了我自己所藏的55种,其余都是全国各大图书馆、博物馆、大专院校乃至个人、国外所藏。大家可以通过这本书的指导,找到自己的宗族。 记者:家谱收藏在当下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励双杰: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着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寻根热的兴起,家谱也逐步从祠堂供桌走向公众视野。要说意义,我想我的收藏跟其他的比起来可能多了一些实用性,所以引起更多的关注。很多人通过我收藏的家谱找到了他们的根。有一个安徽的家族,找不到自己的家谱,但是他们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经出过不少名人,包括康熙时候的武状元,还跟《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有关系,他们一直都在找,终于在我这儿找到了光绪二年编的《礼和曹氏宗谱》,他们现在已经修建了祠堂,把祖宗的故事告诉给了后人。 去年年初,绍兴有人找到我,想把自己家族的家谱请回去。若干年前,他们就托人来找我了解家谱的情况。当家谱送到绍兴时,没想到他们在村口敲锣打鼓地迎接家谱的到来,那份隆重真的让人感慨,说明大家对家谱的重视,对我们的“家文化”和“家国文化”的深厚感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