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埠古属吴国,吴域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约到了南宋年间,有吕氏一族从浙江某地迁徙来到定埠定居,随之带来了古越国民俗文化。吴、越文化在这方热土长期的相渗透,相交融,便不知不觉间孕育了类吴风民俗、似越韵风情的定埠乡风。乡风名目繁多,恕不一一赘述,本文仅从婚嫁习俗苑里采撷片叶,略作介绍。 定埠人将出嫁的女子称为“嫁姑娘”。嫁姑娘上花轿之前诸如押八字、合八字、下聘礼、送日子等传统程序,与异地他乡大同小异,一笔带过作罢。唯有“交钥匙袋”、“交子孙帕”、“挂筛子护轿”、“旺轿”、“新郎新娘拜堂”、“送夏”等,有浓郁的吴、越风情。 交钥匙袋。当男方的迎亲人放罢催嫁姑娘上花轿的爆竹,其母亲便把嫁妆箱柜上的一串钥匙用红布袋装好,双手交到女儿手里,并用饱含难舍为娘身上一块心头肉之情的哭腔,对女儿作临别赠言,叮嘱女儿到了婆家后悉听公婆教诲,勤俭持家,精打细算,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要精算计。常见的哭词有“聚财好比针挑土,败家就像浪淘沙”等。母亲哭罢,女儿往往要用哭腔回答母亲几句已经铭记在心之类的话。但也有例外,那就是出嫁姑娘对自己由父母包办的婚姻十分不如意,此时已经痛哭流涕,泣不成声了,根本无心绪回答母亲的赠言。 交子孙帕。嫁姑娘坐进花轿后,姑娘母亲即将事先准备好的子孙帕交到女儿手里,并祝福女儿一脚跨进了婆家门就是婆家的传代人,早生贵子,多子多孙。“子孙帕”看起来不值几个钱,仅是一方红巾包着5个染红了壳的鸡蛋,可它的寓意却是传宗接代的至理。定埠人习称鸡蛋为“鸡子”,鸡下蛋叫“鸡生子”,为娘的将子孙帕交给女儿,自然就成了吉兆之举,祝福女儿生儿子添子孙。蛋的数目单取一个“五”,其内涵就丰富了:“五子登科、五经魁首、五福临门”等等。等到嫁姑娘进了婆家门,新郎接过子孙帕后自然就对号入座了。 挂筛子护轿。嫁姑娘一旦坐进了男方来抬亲的花轿里,便改称新娘子了。新娘子忌讳遇见孕妇,说孕妇本人两只眼加上腹中胎儿的眼睛便是冲撞新娘喜气的“四眼睛”。而花轿在行进途中经村过街时,大姑娘、小嫂子等有拦轿看新娘子的风俗,并借机讨要些喜果子吃。看新娘子的人群中难免有新娘子的克星“四眼睛”,为避这个邪,嫁姑娘刚一上花轿,娘家人便及时地把一面贴有红喜字的筛子挂到花轿的背后。因筛子的孔眼成百上千,足足压住“四眼晴”,能一路护卫新娘子的喜气。 旺轿。娘家的发轿爆竹三响之后,轿夫即轿杠上肩,起步欲走。当轿夫等人刚迈出三步,新娘子母亲双臂抱紧轿杠往后拖。因轿夫知道“旺轿”的乡风,也就配合新娘子母亲完成进三步退三步的“旺轿”。这时的爆竹“三响”,是娘家人祝福新娘子进了婆家门后,婆家人福、禄、寿三星高照;“三响”的寓意还有一说,就是期望新娘子的儿子日后连中三元,出人头地。至于旺轿的内涵,则与本县其他乡镇的当地人(土著)风俗大同小异。所谓“大同”,几处乡民皆以“旺轿”形式祝福婆家、娘家两头兴旺;“小异”呢,便是定埠乡风的“进三”、“退三”使祝福“兴旺”的心愿又深了一层,进了一步,要兴旺三代。 踩麻袋(传代)。新娘到了夫家门前,从轿内出来不能直接踏进婆家门,要先踩麻袋——踩着麻袋走。通常是两条麻袋轮换接着踩。这有一说,叫“一代(袋)接一代”。新娘对婚事不乐,其心声从“哭嫁”中表露,新郎若是对包办的新娘无情意,此时便见分晓。如果钟情新娘,他等新娘踩完两只麻袋,便依从规矩,把新娘抱起走进洞房;若不,他早躲开不照面,任新娘心里叹苦,踩着麻袋进洞房。这一举,送轿舅舅是十分关心的,或喜或忧,要看新郎的态度。 新郎新娘拜堂。过去各地皆视“拜堂”为男女夫妻关系缔结的证据,因此,新郎家极为重视拜堂的礼仪。一般地方的拜堂仪式虽然也十分隆重,但程序简单,仅履行“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这三拜之后,即入洞房。而定埠民间则不然,新婚夫妻三拜之后,还有一连串的“拜”,一一答谢至亲好友的人情礼。有知客先生当司仪,照着事先备好的单子从新郎的娘舅开始,大声唱礼:“娘舅舅母礼到,银洋×块。新郎新娘磕头!”……知客依次唱下去,唱得口干舌燥;新郎新娘的双膝依次一跪一起磕下去,直磕得双膝发软。如是大户人家,送人情礼的人多,新郎新娘要“拜”上几十分钟,累得苦不堪言,但他们的“高堂”却乐得咧嘴笑,以为这是一种荣耀,风光极了。往事如烟,昔日拜堂风俗早成了历史资料,如今男女夫妻关系有法律保护,再也不会经受那份磕头之苦了。 三朝拜丈母.夫妻双过门。拜丈母和双过门(回门)的风俗,本县各地都有,但“拜”法和“过”(回)法不尽相同,可谓“各处各乡风”。定埠民间过去是新郎在拜堂的第二天,由周公(媒人)陪同新郎去新婚妻子家拜丈母,随行的有一挑礼担的壮实小伙子。礼担要备烹调好了的菜肴(红烧肉、白斩鸡、肉圆、红烧鱼等)6碗,意谓六六大顺,另有糕点数包(盒)。新郎拜丈母,其意很明白,便是感谢丈母对他妻子的养育之恩。待一个月之后,新郎偕妻子一同上丈母家小住几日,叫“夫妻双过门”。如今随着时代的前进,此乡风也有变化,多数新婚夫妻已将早年的婚后一个月的“双过门”提前到“三朝”,把二“习”并为一“俗”,称为“双过门”。 满月.送夏。过去流传一说,叫“嫁出门的姑娘泼出门的水”,仿佛女子出嫁之后,娘家父母就不问女儿的冷暖了。在定埠一方,昔日民间也有说此话的,不过仅是嘴上说说而已,其实心里仍惦念着嫁出门的女儿。女儿出嫁一个月后,娘家父母要蒸米粉糕(意取步步高),做糯米团子(取团圆吉兆),去给女儿满月。女儿出嫁后的第一个夏天到来之前,娘家父母要买一对凉枕、两把毛扇、两双凉鞋,做两套夏装等,由母亲亲自送给女儿、女婿度夏,名为“送夏”。女儿一旦怀孕生孩子,做父母的为女儿付出的就更多了,这有催生、看撒姆(洗三)、送菜、为外孙满月等等乡风为证。由此可见,女儿同是娘的心头肉,时时刻刻牵着娘家人的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