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长沙农事风俗习惯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湖南自古为鱼米之乡,物产丰富,人民勤勉,精耕细作,种植水稻已有万余年历史。
    漫长岁月,长沙先人培育出早、中、晚、粘、糯、籼、粳、长芒、短芒等众多稻谷品种,据1949年统计,仅浏阳县栽培的水稻品种就有149个。明代《天工开物》记载:“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其它如摹粘、六旬稻、须粘、红米粘、撑禾粘、石子糯、桐子糯等都是著名品种。1946年浏阳农民彭庆六发现培养的“阳面粘”稻种,抗倒、抗虫,亩产达300多公斤。
    长沙地区多在高岸田种早稻,早稻收割后种红薯、玉米、豆子、高梁、荞麦等杂粮。低岸下湿田种迟熟品种,如冬粘、重阳粘。早稻多在清明前后下种,所谓“桐子叶马蹄大,作秧无挂碍。”谷种下泥,一般在田间扎以假人,或悬假鹞,以防鼠雀。第一次扯秧,要点香烛,鸣统放炮,叫开秧田门。插秧,俗名插田、栽禾,有的恭贺曰“栽米树”。栽禾,往往由能手“劈页”(开页)??在大田对岸插一杆,下田先栽几魂,瞄准成线,以此为基准,边退边栽,一排四蔸,由左至右,叫栽“随手禾”。到彼岸时,秧苗横直成线,犹如一页书,煞是好看,故名劈页。第二人从右边依“页”而栽,叫“削页”,余此类推,次第排开。若前者被后者超过,则被戏之为“关鸭子”、“钻布袋”。若中途拐了弯,则被笑为“过洞庭湖”。为抢季节,亲友前来帮工,叫“打报工”。栽禾被视为重要的竞技活,能手倍受尊敬,称为栽禾师傅。
    肥是农家宝。长沙农家习惯在屋前屋后田头边铲草作凼沤肥;种萝卜、油菜等“肥田菜”及草菜(紫云英)等绿肥;习用石灰打田,有“耖田灰”、“压青灰”、“耒禾灰”之分;喜用枯饼、潮泥、塘泥、陈墙士等作基肥。丘冈区农民还常常铲草皮烧“火土灰”。灰与粪拌和发酵后,用手抓插于每蔸禾泥之下,叫插安蔸灰。  禾田中耕除草叫耒田,浏阳叫耒禾,宁乡叫踩田,一般要3次,以保田内无杂草稗子。农家耒田喜欢唱山歌。谚云:“耒田不打歌,禾少稗子多。”
    收割早稻,要称肉打酒,盛情招待,所谓“栽禾师傅扮禾客”。但早餐忌用肉,以防镰刀伤手。晒谷,多用篾制晒罩,或将晒谷场糊以稀牛粪,使其光滑无泥沙。谷晒干后,用风车吹,而无“扬场”的。浏阳东乡等地有早稻间作晚稻之习。早稻尚未成熟时,在田内插以晚稻,叫撑禾,长沙称挨禾。晚稻(俗名番子)收割后,低岸田泡水,叫冬水田,有淹死虫卵作用。高岸田种油菜、麦子、肥田萝卜或草子,或耕后翻晒。      对于虫害,农家传统的防治方法有:插草烟茎杆;放闹洋花、辣蓼叶、黄藤等;用号筒杆、水莽藤、苦楝煮水浇洗;置诱蛾灯;用桐油人尿浇叶,等等,但效果有限。于是有人打醮敬神,许愿唱戏,在田中浇神水,插神旗,无异于竹篮打水。
    
    为灌溉稻田,宋代已推广龙骨水车。长沙山乡“沿河两岸横江累坝,架筒车汲灌。”并有手摇、脚踏或牛拖水车。为灌高岸田,有时用几条、十几条水车从河中搞车水“接力”,俗名“打河车”:青壮劳力轮番下泊,点香为信,“禾-火”喧天,高潮迭起,场面壮观。但纵然齐力车一天,也不过荫几亩、十几亩田。遇大旱,河水断流干涸,便祈求神明,敬神许愿抬菩萨游乡,但只能看着禾苗干枯。解放后,政府大兴水利,遍修山塘水库,致力渠道水泵建设,才从根本上解决灌溉难题。
    除水稻外,长沙种植大麦、小麦、荞麦、高梁、包粟、胡麻(黑芝麻)、白芝麻、油菜、茶叶、蚕桑、苎麻、棉花、黄花菜等农作物的历史也很悠久。豆类作物,常种蚕豆、豌豆、黄豆、黑豆、红豆、绿豆、饭豆、泥豆、峨媚豆、荷包豆等。其中黄豆又分五月黄、六月黄、七月黄、八月黄等。泥豆又名懒豆,是制作浏阳豆豉的上等原料。红薯和烟草是明代才引进的,但发展很快,种植面广,有“一季红薯半年粮”之称。  长沙水果品种繁多,常种桃、李、梅、柿、柑、橘、橙、袖、批把、板栗、梨、鸡爪梨、石榴、白果、青果、多枣、葡萄、杨梅、樱桃、慈菇、莲子、菱角、鸡头米等。其中浏阳伞桔、浏阳夏至桃、长沙北山梅、麓山南桔均为著名品种。
    长沙蔬菜美不胜收,其中以辣椒、冬瓜、韭菜、萝卜、冬苋菜等最有特色。此外,长沙农家还广泛种植油茶、油桐、西瓜、香瓜、甜瓜、甘蔗、花生、草、中药材等。
    长沙地区林木资源极为丰富,除数百个常见树种外,还有银杏、红木等一批稀有品种。农家喜欢在房前屋后栽种樟、柏、竹、梓、枫、杉等风景树及各种果树,但有的地方有“门前不栽竹,屋后不裁桐,大门口不栽棕,院中不栽松”之俗。屋前栽椿,高不过檐。栽竹时往往逗哭儿童。人们买成片山林砍伐叫“判山”,全伐称“青山”,单一树种砍伐称“花山”,一般不砍“飞子树”(种树)。进山采伐禁忌很多,先要宰雄鸡沥血祭山神,以保清吉。在山上讲话特别谨慎,毛草马虎不得,一般上午只管做事,极少讲话,以防失口。
    数千年来,农民四季劳作,艰难负重,习以为常。他们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天要完成“规矩工夫”,如割禾就“有谷三担谷,无谷五分田”。锄板田豆子,每个工要锄八分地。雨天,他们不是整米,就是打草鞋,很少有空闲。秋收以后,他们不是上山打柴,就是挑脚拾轿,一天不干活,就浑身不自在。而对地上撤的每一粒饭,都要捡起吃掉。这就是勤俭纯朴的传统长沙农民,中国农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