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中国传统乐器之排笙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立身国学教育 佚名 参加讨论

    
    排笙,又称芦笙,是苗、侗、水、瑶、仡佬等族单簧气鸣乐器。古称卢沙。苗、侗、水语都称梗。苗语又称嘎斗、嘎杰、嘎东、嘎正等。侗语又称梗览、梗览尼、梗劳等。瑶语称娄系。克木语称凯恩、宋滚尔。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等省区。历史悠久,形制多样,音色明亮、浑厚,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间常用于排笙舞伴奏和排笙乐队合奏。经过改革,已在民族乐队中应用,可独奏、重奏或合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排笙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较罕见的和声乐器,是民间流行的一种较大型的传统芦笙。它由笙斗、笙管、簧片和腰箍等部分组成。笙斗和吹嘴用一块整木或大竹筒制成,木制者呈扁长的纺槌形,长17厘米、宽4.8厘米、高3.5厘米,中间掏空,一端设有圆形吹口。笙管用细竹管制成,上下通透,共有十四管,分为两排纵向对称排列呈翼状,插入并穿过笙斗,左右各为七管。傣族、布朗族排笙的笙管高75厘米~104厘米、外径0.8厘米~1.1厘米;克木人排笙的最高管达150厘米。在每根笙管的中间、即插入笙斗的部分,都镶有一枚铜制簧片。按音孔设在近笙斗处的上方,每管一孔。在笙管的上方和下方,各开有一个长方形调音孔。在两排笙管的上下,分别捆扎一圈用竹篾制成的腰箍。
    排笙历史较久远,唐代已流传于云南边疆地区和缅甸、泰国等东南亚一些国家。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归属唐朝政权管辖的骠国(今缅甸)蒲甘王朝,曾派王子舒难陀到唐都长安进献骠国乐舞,在其器乐中就使用了排笙。《新唐书·骠传》载:“有大匏笙二,皆十六管,左右各八,形如凤翼,大管长四尺八寸五分(119厘米),余管参差相次,制如笙,管形亦类凤翼。竹为簧,穿匏达本,……唯骠国得古制。”当然,在未记入史籍前就已在民间流行了相当长的时间。可见,排笙至少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