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八卦城里寻访穆斯林的民俗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蜿蜒流经天山山脉北麓西隅的特克斯河是伊犁河的上游,河流两岸散居着哈萨克、柯尔克孜、维吾尔、回等各族穆斯林。穿行于两岸,能感受到明显的草原风格和穆斯林风情。特克斯河因穿行新疆西北部的特克斯县城而得名,特克斯县城则以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八卦城”而著称。
    
    步入被特克斯达坂、喀拉峻大草原、乌孙山所环抱的特克斯县城,最引人注目的是“八卦城”城标。在巨大犁铧形状的黑白雕塑城标上,镶嵌着两个象征阴阳鱼眼睛的黑白圆球,其四周用花岗岩建成,上面刻有天、地、雷、电、水、火、山、泽与乾、坤、震、坎、艮、巽、离、兑8个不同的三画卦。城标外围由64根铁柱组成,象征易经的64卦。这样的城标下,每天都有本地或外地的穆斯林走过,大家对这样一个城标已经习以为常了。但一个穆斯林风情浓郁的地区,怎么会出现“八卦城”呢?
    《特克斯县志》中这样记载:在历史上,特克斯县曾经属于乌孙王国的领地,是一个纯牧区。“特克斯”在准噶尔语中意为“野山羊多”。南宋末期,道教全真七子之一、龙门派教主“长春真人”丘处机应成吉思汗之邀,前往西域向大汗指教治国扶民方略和长生不老之道。丘处机历时3年游历天山,当到达特克斯河谷时,被这里集山之刚气、川之柔顺、水之盛脉为一体的风水所动,便以此地作为“八卦城”的风水核心,确定了坎北、离南、震东、兑西4个方位,形成了一座“八卦城”最原始的雏形。蒙古人统领这里后,将这里称为“水源纵横的草原”。
    1936年冬,精通“易”理的盛世才岳父邱宗浚调任伊犁屯垦使兼警备司令,发现了这里的“八卦城”雏形后,亲自设计了“八卦城”图陈,并召集4个千户长及当地著名阿訇商议。聆听了邱宗浚的讲述后,千户长们和阿訇们欣然同意他的风水设计,也赞同在这里修建一座新城。新城于1937年春开始在克孜勒库热动工。1938年,时值伊犁惠远人班吉春(锡伯族)任特克斯县长,他请来俄罗斯水利技术员按图纸设计测量,打桩放线。
    笔者在当地采访时,一些老人回忆道:由于没有线绳,班吉春指派专人从商铺中购来成捆的布匹,撕成布条,连结成长长的布条绳线,再沿着提前划好的八卦方位放线。接着用20头牛拉犁,这些牛沿着布条绳的走向,犁出了“八卦城”街道的雏形。工匠们在这个基础上,开始全城的建设。如此一来,这个县城的交通就形成了环环相通、条条相连的格局。县城人口少,加上按照八卦原理设置为呈放射状的4环、64条街路,道路只需设置明显的路标,车辆和行人无论从哪个方向都能到达目的地。这使特克斯县城根本不存在交通拥堵,同时也成为我国唯一一个没有红绿灯的城市陈。据说,此县曾于1993年安装过老式红绿灯,但1996年取消了。原因就在于,有关部门、交通专家认为,按照县城现有格局,不会引起塞车和堵路,所以可以不设置红绿灯。很多司机也反映,安装了红绿灯,反而会不习惯。市民们则认为,一直以来,正因为没有红绿灯,所以司机们的车速都不是很快,再加上大家又能互相友好地谦让,城区几乎没有发生过大的交通事故,大家感觉很安全。
    如今,在没有红绿灯的特克斯县城,主要交通要道和十字路口主要靠交警指挥车辆通行。无论是公交车、私家车还是出租车,见到对面来车或行人过马路,大多会礼让三分。
    
    “五花草原”上,生活着熏食马肉的乌孙后代
    无论是《古兰经》还是《圣训》,对于穆斯林是否能食用马肉的问题,始终没有较为严格的定义。不过,在中国穆斯林范围内,大多是将马肉列为禁食之物的。然而,在特克斯境内各大草原上的哈萨克族穆斯林,却传承了他们的祖先——乌孙人的一个传统习俗:熏食马肉。
    出特克斯县城往南50公里,地势逐渐抬升,一片世界上少有的高山优质大草原出现在眼前,海拔表显示这里的海拔已经超过了2000米。这就是喀拉竣草原。喀拉峻,在哈萨克语中意为“黑色莽原”。
    公元前2世纪初,特克斯河流域天然大草原迎来了新的主人——从甘肃西迁而来的乌孙人。他们不仅在这里繁衍生息长达500余年,还建立了当时西域的第一大国——乌孙国。特克斯是我国古代公主远嫁而来有名的地方(汉朝解忧、细君二位公主均嫁入乌孙国),也是我国古代最大的赛马场——“汗草原”所在地,还是我国古代游牧民族建立“牙帐”(都城)最多的地方。当伊斯兰文明进入这里后,逐渐被这片土地上的民众接受。乌孙人是今天哈萨克族的主要族源,乌孙人的生活习俗被延续了下来,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标志便是这里的“天马文化”。
    在当地,有着这样的说法:公元前104年,乌孙王向西汉王朝求婚,呈送给汉武帝的千匹良马,就是从当时特克斯赛马会中挑选出来的乌孙马。或许是马肉有益于恢复肝脏机能,能防止贫血,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增强人体免疫力,因此,在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的众多民族中陈,乌孙人熏食马肉的习惯被他们的后代哈萨克族继承了,这也是哈萨克族吃马肉的原因之一吧。
    伴随着哈萨克族同胞的歌声,约20万头牛羊幸福地生活在喀拉竣草原,食用着这里生长的105种优质牧草。尤其是每年的9月,各种牧草、鲜花在青、绿、黄、红、紫等色彩中绽放着美丽,使这里赢得了“五花草原”的美誉,生活在这里的主人便是哈萨克族穆斯林。
    “八卦城”外,7000多名柯尔克孜族同胞的生活
    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乌恰县、阿合奇县采访时,笔者就曾特意留心柯尔克孜族的生活,并一直在寻找他们在其他地方的身影。从特克斯县城向西南方行驶37公里,就到了笔者要找寻的阔克铁热克柯尔克孜民族乡,这是整个北疆最大的柯尔克孜族聚居地。
    特克斯县境内一片片美丽而富饶的草原上,生活着7000多名柯尔克孜族牧民。当笔者漫步于阔克铁热克柯尔克孜民族乡境内时,随处可见穿着民族服饰的柯尔克孜族同胞,尤其是年轻的妇女和孩子,更是秉承了柯尔克孜族喜欢红色的传统。妇女们大多头上裹着一块方头巾,穿红色连衣裙,外套一件坎肩。也有妇女头上戴着圆形红色的帽子,上面多绣着金丝。一些接受内地服饰文化的女性,则在连衣裙外穿件女式西装。男子们的衣服也很有民族特色,上衣为直领、对襟,领口、袖口绣有花纹,两襟竖边绣花纹,钉银制纽扣。
    笔者正好赶上柯尔克孜青年玉素甫的婚礼。第一天,玉素甫和朋友带着宰了的羊和其他礼品到新娘家去迎亲,女方的亲朋好友会骑马迎接。男方将带去的羊扔到女方家的帐篷门前,女方也将一只宰了的羊扔到男方马队前。然后,双方进行了一场短暂的“叼羊”比赛。比赛结束,双方下马,女方家人会给玉素甫及朋友的身上、脸上撒些面粉,表示同意这门亲事。第二天,在阿訇的主持下,玉素甫与新娘正式举行婚礼。当阿訇念经祈祷后,宣布新人结为夫妻,然后将沾有盐水的油果或馕分为两半给新人吃,其含义是表示同甘共苦,陈永不分离。第三天,在新娘的嫂子和几位女性亲人的陪送下,新娘随玉素甫一起回婆家。按柯尔克孜族的规矩,沿途遇到的人们都会祝福新人。当新人经过别人的毡房时,主人会在房前燃起一堆火,让他们从上面跨过,以示祝福。
    想了解更多民俗文化,请关注民俗文化版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