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会演中,由北京民族文化交流中心特别打造的大型筝协奏曲音乐会《多彩中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场音乐会将于9月7日和8日在世纪剧院演出。 这台音乐会以古筝、多声弦筝、低音筝、钢丝筝等乐器为主要媒介,以其他民族乐器为辅,加之电子音乐、西洋乐器等现代表现方式。昨天,参与创作的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著名古筝演奏家、音乐会艺术指导李萌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多彩中国》让古筝不再只是描写花鸟鱼虫的传统乐器,它更饱满、更具现代性,在音乐上有了更多可能。” 用古筝做乐 显中国文化深厚 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彩中国》是北京民族文化交流中心为全国少数民族会演专门打造的。其总策划牛颂说:“筝乐,是中国民族音乐河系中一脉神奇的河流。它从远古走来,自秦地 涓涓细流 到华夏之域的 茫茫九派 ,流布东方以至欧美,生生不已流传至今,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 牛颂认为,古筝,经三千年岁月的淘涤,不同时代审美的裁选,从钟磬埙鼓、琴枧笙竹等洋洋大观的中国民族乐器中脱颖而出,成为“观众乐之师”的中华文化瑰宝、东方艺术明珠,今天又乘国运而兴盛,尽显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弥古弥新的生命力。 对于筝乐的未来,牛颂说:“筝乐,留给我们太多的思古之幽情,太多的想象、期待与激情。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古筝这一最富国际性的中国民族器乐,应当也一定能够为世界音乐艺术做出更多的贡献。大型筝协奏曲音乐会《多彩中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生。” 借《多彩中国》 展示多民族作品 《多彩中国》音乐会将通过《序》、《天行》、《天域》、《天籁》、《天风》、《天香》、《天鼓》、《天骄》、《天命》等九个乐章叙述古筝三千年的历史文化,展示古筝的创新与变革。 李萌告诉北青报记者:“在十多年前我就一直想在中国古筝弦制上做一些尝试,当时还不敢想试制新型乐器,主要是担心乐器制成之后推广不了。但我意识到引进七声弦制的演奏和作品,是丰富中国古筝演奏艺术一个重要的途径。首先,亚洲各国的筝类乐器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其次,他们对于乐器的七声演奏艺术已经研究了多年,创造了很多作品,也积攒了丰富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五声、七声弦制在演奏法上是很接近的,尤其左手的揉、吟、滑、按技法是不受弦制的影响的。如果我们接受七声弦制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演奏亚洲各国筝类七声弦制的作品,也可以发展中国的七声弦制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把它推到一个世界性乐器的位置。” 在音乐会中,观众将看到的不仅是过去演奏《渔舟唱晚》、《战台风》的古筝演奏,更有七声弦和多声弦筝的演奏,也有伽倻琴等民族筝乐器的展现。而演奏的作品则是涵盖了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彝族、朝鲜族、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风格的作品,所有作品都是近年创作的,这些作品在筝与交响乐队、电子音乐等形式配合下,演奏出多彩的色彩。 记者发现 北京文艺作品展现多民族文化已成常态 大型筝协奏曲音乐会《多彩中国》是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最为独特的一台晚会,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会演倾力打造的,在这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会演中,国家大剧院创作演出的歌剧《冰山上的来客》和这台音乐会《多彩中国》代表着北京的热情。北青报记者昨天采访北京民族文化交流中心主任王薇,她告诉北青报记者:“五年一届的少数民族会演,北京市每年都会拿出一台作品参加。” 王薇介绍,北京市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很多,比如北京京剧院和北方昆曲剧院都有反映民族文化的作品,因此北京民族文化交流中心都会从已有的五年之内新创作的作品中选出来参加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从上一届开始,该中心开始专门为参加少数民族会演创作一台作品。 在上一届的时候,他们正在搞民族电影节,于是便从200多部经典电影中选择了观众熟悉的电影歌曲,打造了主题分别为爱情、和谐、友情的交响乐音乐会。这一次,他们最初准备为文艺会演打造一台很唯美的藏族舞剧《唐卡》,但是又想到作为北京来讲,不应只反映一个少数民族,更要反映多民族文化,所以选择了用音乐来呈现。 那么音乐怎样代表中国56个民族?于是,就选择了筝。首先,“筝”与“争”同音,给人以振奋之感;第二他们想到了中国梦,中国梦以民族的音乐体现,最能打动人的也是筝。 王薇说这些年,她委约了很多作品,特别是民族风格的多声弦筝的作品,通过再次的加工,推出了既能代表多民族文化,又能代表时代精神的音乐会。 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过去的全国文艺会演中,北京市政府都会推出自己的作品,也得到很好的反响,比如北京曲剧团演出的《正红旗下》、交响音乐会《血与风情》、昆曲《宦门子弟错立身》、交响音乐会《辉煌与梦想》等。本组文/本报记者 伦兵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