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87岁”吴平国民乐团 面临传承困境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苏州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图为乐团成员在排练中。
    
    团长王连昌向记者介绍该乐团。 
    黄梅季潮湿闷热。71岁的王连昌身体有些不适,但还是按时来到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体艺楼一楼排练厅,等候他的老朋友们。昨天是苏州吴平国乐团每周一次的排练日。“再难,乐团也要撑下去,把‘江南丝竹’传下去。”王连昌说,每周一次集中排练,就是想让丝竹乐声不停息。
    国内活动时间最久的民乐团名震江南
    苏州吴平国乐团这支民乐团曾经名震江南。87年前的1929年6月22日,东吴大学及平江小学两校校友项学臣、姜守良、潘承英、磐仁希等十余人发起成立吴平音乐团。“吴平”之名取自东“吴”、“平”江。历经87年,这支乐团如今已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吴平国乐团是国内活动时间最久的民乐团。1929年,乐团初建,团员38人。“当时条件很艰苦,创始人之一的民族音乐界巨匠项学臣就把团员邀到自己家里排练。”王连昌介绍。
    1930年10月11日,吴平音乐团在苏州青年会礼堂完成首次公演。此次公演堪称盛况空前,10余支民族曲目及西乐演奏引来“观众满座,且又伫立终场者”。
    这里堪称是民族音乐的摇篮。吴平音乐团不仅编印了“江南丝竹”等各种器乐曲谱200余首,出版国乐曲集《凯旋》,还培养出项祖英、项祖华、项祖萱、项组荃、徐坤荣、李学韩等一批享誉音乐界的音乐人。
    除抗战期间暂停活动外,这支音乐团一直没有停止排练。“文革”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音乐团与以王连昌为队长的纺工文艺宣传队合奏排演。在王连昌的努力下,音乐团的主要成员未受“文革”派别的牵连、影响。这期间,项祖华创作了《银球传友谊》《霍拉舞曲》等脍炙人口的扬琴独奏曲。
    1983年,平江区文化馆开始恢复吴平音乐团活动。由姜守良任团长,项祖英任名誉团长。20年后的2003年6月,王连昌筹划并组织了苏州市民乐团,项祖华提议,何不顺势启用“吴平”这一品牌?2005年元旦,苏州吴平国乐团正式注册,由此成为苏州首家正式注册的民族民间音乐团体。
    听到这一消息,刘德海、刘公诚、吕伟康、苏春敏、王子初、杨春林等一批音乐大师二话不说,接力担任艺术顾问。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顾冠仁也欣然接下该乐团“艺术顾问”的聘书。
    由该音乐团创作、排演的《姑苏春浓》《铁铃关随想曲》《水城花雨》《风情金鸡湖》《姑苏情》等曲目,多次应邀参加央视“中国民族民间歌曲盛典”等活动。2008年10月,受日本冲绳县邀请,苏州吴平国乐团赴日公演。丝竹声一响,全场掌声雷动。在日本观众的强烈要求下,演出不得不延长了半个多小时。
    人员老化、后继乏人、缺少资金困扰乐团
    “7月2日要参加演出,大家最近在家要多练习。”昨天,集体排练结束后,王连昌不忘关照一句。今年7月2日,苏州市文广新局和南京博物院联合举办非遗展示月活动,在南京博物馆古戏台有一场“江南丝竹”展示专场,吴平国乐团受邀参加演出。
    苏州吴平国乐团所有的演出只能是公益演出,谢绝一切商演。在他们看来,只有坚持走高雅、纯正的民族音乐路,才对得起“吴平”这个前辈留下来的招牌。王连昌介绍说,“江南丝竹”是中国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以二胡、笛子为主要乐器。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一直致力于‘江南丝竹’的非遗保护,在传承的同时,更注重突出吴文化特色的民族音乐创作。”王连昌说。
    但现实往往与理想相距甚远。这个历史悠久的乐团却长期面临人员老化、后继乏人、缺少资金等困境,没有固定的排练场所,团员缺少乐器,没钱购置演出服饰等。王连昌经常戏称“乐团里是一群‘三无老人’”。
    “流浪”似乎已是吴平国乐团的常态。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体艺楼是吴平国乐团搬过的第六个排练场所。此前,学校、社区居委会都曾是他们排练的地方。每一次搬“家”,团员们就像经历一次脱胎换骨的磨炼。
    与“居无定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30多位团员平均年龄已超65岁——中阮胡文铖75岁,三弦汪健康74岁,吹管董石根72岁,琵琶缪婷珍69岁,弹拨声部长赵建华75岁,弦乐声部长74岁……团长王连昌71岁,副团长李智钊、王楠生、裴金宝、俞飞分别是72岁、73岁、62岁、52岁。
    年岁渐长之后,搬不动乐器,每次“搬家”、演出,就得掏钱雇人。“说来寒酸,因为没有经费来源,购置乐器、演出服装都成了问题。”王连昌甚至经常瞒着家人,悄悄地从退休工资中“抠”点出来,贴补乐团的开销。
    王连昌的忧虑,更在于团员个个“人老珠黄”,“团员们年纪一个个都大了,有的生了病,有的回家照料孙辈了。虽说也来过年轻人,但没多久便耐不住这份寂寞,离开了”。“许多团员与我一样,是凭着对民乐的一腔热爱才坚持到现在,希望走进‘传统文化’的春天。”王连昌说。(陈秀雅 新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