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笛 骨笛,笛子的一种,也是最早的乐器。又称鹰笛或鹰骨笛,藏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边棱气鸣乐器,藏语称当惹。用鹫鹰翅骨制成,流行于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甘肃省等的藏族牧区。常用于独奏,是藏族青年喜爱的自娱性吹奏乐器,多在夏季放牧或田间劳动休息时吹奏自娱。经常吹奏的乐曲有《春播》、《上山》和《下山》等。 从前有一个地方,那里山青水秀,勤劳的苗族人在那里居住。寨子里有一个年轻壮实的小伙子叫竹郎,以编竹筐为生,由于他每天都与竹子打交道,日久生情,他觉得翠绿的竹子是有灵性的,小伙子随手拿起一片竹叶就可以吹出甜美又悦耳的声音。久而久之,他的音乐声打动了一位叫笛妹的美丽姑娘,每当小伙子吹起竹叶时,姑娘都会跟着唱。有一天,调皮的姑娘指着一节节的竹子问小伙子“这个管子你能吹响吗?”聪明的小伙子想了一想,截下一段竹子,把中间钻空,又在上面挖了几个小孔,吹出的声音比竹叶更好听,还能吹出不同的调来。动听的音乐吹进了姑娘的心坎里,小伙子把它作为定情之物送给了姑娘。因为小伙子叫竹郎,笛妹姑娘动情的把这个定情之物叫做“竹笛”。这也许就是最早的乐器,当然它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过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真的发现了距今有8000—9000年之久的笛子——“骨笛”。1986年——1987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遗址发掘出了随葬的21支骨头制成的笛子,它们全部是用鹤类尺骨制成,大多钻有7个孔。 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乐器。这事实也证明了古老的中国音乐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