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世界上最早的笛子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乐器百科-何冰_冰花花 佚名 参加讨论

    
    我国考古工作者在闻名于世的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典型遗址河姆渡,先后出土了一百六十多件珍贵的骨笛,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笛子。
    这批笛子多用禽骨制作而成,长约6—10厘米,直径在1厘米左右。大部分都是横开2个音孔,也有1孔和3孔的。有的骨笛的管腔内还插入一截小骨棒,可以抽动,吹起来能发出清脆的声音。现在新疆塔吉克族还流传着一种叫“那依”的笛子,和这种笛子十分相像。“那依”是用兀鹰的翅膀骨制成的,一头粗,一头细,细的一头横开了一个音孔。尤其令人惊叹的是,河姆渡出土的这批骨笛中,竟有一支是横开一个吹孔、六个音孔的骨笛,这几乎和今天的竹笛一模一样了。
    河姆渡骨笛的出土,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兴趣和关注,不少专家在专门研究它。我国天津的刘士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令人瞩目。刘士钺是位残疾人,可他毅力惊人,自学成才。他用英文撰写的论文《中国浙江河姆渡骨笛》,在德国汉诺市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音乐考古会上被宣读后,受到中外专家的高度评价。他在法国发表的有关中国骨笛的论文,也受到一致赞赏。刘士钺因研究河姆渡骨笛成就突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聘请为国际民间音乐委员会的第一位中国委员。
    刘士钺在他的论文中指出,中国骨笛的产生要比世界其它国家早3000年。而且7000年前就能制作一个吹孔、六个音孔、具有现代横笛雏形的骨笛,确实了不起。
    著名的笛子演奏家赵松庭1987年曾在杭州大学做过一次《笛艺纵谈》的学术报告。他说中国骨笛产生于生活,我们祖先在食鸟兽肉、吸骨髓时,发现管状骨可以发出声音,于是逐渐将它发展成为了笛子。会上,被誉为“水乡神笛”的赵松庭的弟子蒋国基还用仿制的骨笛作了演奏,其声音高昂脆亮,十分动听。
    浙江省余姚市有位年轻的教师陆洲,采用4公斤以上的公鸡腿骨,将骨髓抽干、洗净,用砂纸打磨光滑,然后挖孔,仿制成造型逼真、音色优美的骨笛。陆洲还创作了反映7000年前河姆渡人民劳动生活的骨笛独奏曲《河姆追溯》。在1986年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陆洲用他的仿古骨笛演奏了《河姆追溯》一曲,获得成功。演奏和作曲双双获奖。香港的音乐家张向华先生,用陆洲赠给他的骨笛和《演奏方法》在香港的一次音乐会上做了演出,结果轰动全场,被誉为是“整个音乐会上最受欢迎的节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