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漳州葬俗:清朝死人穿明朝服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漳州掌故 佚名 参加讨论

    
    明朝万历进士洪承畴,字亨九,南安人,崇祯时以兵部尚书总督蓟辽军务,抵御清兵。崇祯四年(1641年)率领十三万人马,与清兵大战于松山。次年松山陷落,洪承畴被俘。他本要绝食而死,后被诱降清。传说,他在投降时曾与清朝订约:“生降清,死归明,汉女不入宫,状元无满人中。”所以,民间就传下了这一习俗,人死后要穿明朝服装。
    旧俗,尸体入棺要穿“七重寿衣”,由死者的长子(若长子已逝,由其弟代,无弟由孙代)头戴大竹笠,足穿木屐,站在小凳上,由“土公”(专门以殓葬为业者)将“寿衣”先依次套在其子(或孙)身上,套的时候要反穿,即将后摆穿在面前,衣襟在背后。七件套好,然后整套作一次脱下来,正穿在死人身上。套衣时,被套者作为死者的代表,为什么要头戴大笠,足穿木屐,而且要蹬在小凳上呢?这也有一则故事:天启二年进士黄道周,字幼玄,号石斋,漳浦县铜山所(今东山县)人,二十五岁迁居漳浦县城。
    崇祯时任右中允,崇祯亡后,在福州拥立隆武帝,任武英殿大学士,自请募兵出江西抗清,在婺源战败被俘,拒绝洪承畴的诱降,隆武二年(1646年)就义于南京。据传,他在狱中有“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的誓言,入清以后,人们感念黄道周的忠烈,所以行“头不见天,足不着地”的葬礼,相效成俗,相沿至辛亥革命后还未消除。
    其实,“汉女不入宫”是由于满族怕在血统上被汉化,“状元无满人中”是由于清帝怕满族因为过分学文而放松习武,失去原来的骁勇善战本色,规定满人可以不经科考而授官,未必真有和洪承畴订立的“生降清,死归明”的条约;黄道周的“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传说也只是比喻其忠贞不屈的“节义千秋”精神。而且黄道周就义后已被人收埋于南京城外,后由他的儿子到南京收回遗骨(一说齿发)归葬于漳浦北山,只是象征性地将黄道周的一套衣冠做成尸身模样,平卧悬挂在他生前讲学处漳浦明诚堂书院(今黄道周纪念馆)房间梁上,以表示其“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而已(辛亥革命后已归葬于北山墓地)。
    漳州殓葬风俗起源可能比上述传说的时间更早,这些传说的产生虽出于附会,而故事的流传则显示出了人们头脑里“忠”的观念之浓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