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古琴音乐的历史与文化之“先秦”

http://www.newdu.com 2017-12-21 文正文化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远古
    古琴,是中国古老的丝弦乐器。人们推测古琴的历史,有近三千年之久。纵览历代文献与上古传说,大凡中国古代文明之初,属于各个不同时期的氏族领袖,几乎都与古琴的创世有关。概括起来,有伏羲说、神农说、黄帝说、唐尧说、虞舜说几种。如伏羲说:《礼记•曲礼》云:“伏牺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作琴瑟以为乐。”《琴操》云:“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孝经》云:“伏羲造琴瑟,则其乐器渐于伏羲也。”《尔雅》云:“大琴谓之离,注或曰至五弦。释曰《琴操》曰伏羲做琴。”
    神农说:汉恒谭《新论•琴道》云:“昔神龙氏上观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道,合天地之和焉。”东汉傅毅《琴赋》云:“神农之初制,尽声变之奥妙。”
    唐尧说:《帝王世纪》曰:“尧作《大章》,使无句做五弦琴,天下大和。于是景星耀于天;甘露睎于地;朱草生于郊;凤凰止于庭;嘉禾孳于亩”
    古文献中有许多关于舜制五弦琴,歌南风诗的记载。如《礼记•乐记》曰:“昔者舜作五弦琴,夔驶制乐,以赏诸侯。”《尸子》曰:“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南风之薰兮,以解吾民之愠,是舜歌也。”等等。
    舜以《南风》之诗而天下治。此皇王以琴道致和平也,故曰琴者乐之统,君臣之恩也。几千年来,人们谈论琴,几无不尊崇虞舜尧弹奏的《南风》之曲,它成了中国历代琴文化中关于琴德的文化标志,儒家对琴定义为,“琴者禁也,禁邪思,以正人心”,“以琴道致和平”的内涵,和”是历代儒家音乐美学中最崇高的理想境界,古琴曲《南风》正是心平德和的平和之音,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可谓深广久远。
    以上这些传说与记载,显然带有后人牵强附会的成分。
    春秋、战国
    如果说在远古夏商时期,琴乐的存在尚是一个疑问,那么到了春秋时代,琴已经发展成为可以独奏的乐器,并且产生了许多演奏水平很高的琴家和许多动人的作品。据史料记载,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宫廷中,都有精于古琴的宫廷演奏家,且大多以“师”为氏,如师旷、师文、师襄、师涓等等。
    在中国历史上,这是一个充满动荡、变革的时代。
    大约是在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在商郊牧野亲自率军伐商,结果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击败了商纣王十七万大军,商纣王自焚而死。这场王朝鼎革的战争,不仅宣告了西周王朝的建立,也使中华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西周立国之初,周人总结殷商灭亡的教训,并参酌殷礼,制定了一整套纲纪天下的礼乐体系,这就是备受后世儒家称颂的“周公巳制礼作乐”。其所作礼乐,后人称之为“周礼”、“周乐”。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这时可称为周代的黄金时期。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急剧变化。其后,随着权力之争引发的群雄割据,以及春秋末期“礼崩乐坏”局面的形成,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苟子……这些学识渊博的文化哲人,带着他们各自的智慧与精神,脱颖而出。诸侯蜂起、国家林立,春秋战国成为我国文化史上空前辉煌的时代。先秦哲人对宇宙自然的多方思考与苦苦追索,不仅为中国古琴美学的发端奠定了基础,亦开启了后世古琴艺术发展的根基与趋向!
    在先秦时期,古琴还被广泛地用于伴奏及歌唱,称“弦歌”。何为弦歌?所谓弦歌者,就是用动听的琴曲,配合诵读与歌唱(也就是现代讲的朗读和歌唱,用乐器伴奏的形式来增强琴曲词意的表现感染力的一种艺术手法)。《史记》说:“《诗》三百篇,孔子皆歌之”就是这种现实的反应。《诗经》中也有不少诗篇提到古琴,如《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棠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鹿鸣》中“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表明琴乐成为当时的人们待人接物、相互交往的重要工具,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的娱乐形式。又如“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之句,证明了琴乐还是当时祭祀大事的重要内容,并常可和鼓等乐器配合使用,山东女郎山战国墓中就曾出土了抚琴击鼓俑。可见琴瑟的演奏,在当时已有较为丰富的表现力。诚如齐国晏婴所说:“若琴瑟专一,谁能听之?”
    到了战国时期,随着音乐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出现了“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的景象。也就是在这种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上,便有了伯牙、雍门周等杰出的琴家。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处世哲学中素有“达则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这两条互补的人生路途。先秦时期的“士”族文人阶层的兴起,使古琴成为当时士大夫修身理性的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当时所谓“君子之近琴瑟,必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士无故不撤琴瑟”即是此意。孔子、庄子等先贤圣哲,不仅在他们的著作中表达了各自的琴乐观念,同时也是出色的古琴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其后几千年中国琴乐美学的思想发展。
    传说周公“制礼作乐竹,乐教在周代即大体形成了系统,琴也就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春秋战国时期,虽然社会的总体形式上已经是一种“礼崩乐坏”的无奈场景,但由于古琴音乐早已深入人心,所以,不仅酵心于“克己复礼”的孔子曾有过向师襄学《文王操》的真实记录,他本人还曾经创作了《龟山操》、《将归操》、《猗兰操》等琴歌曲。
    史载孔子喜爱弹琴,曾学琴于师襄,他的认真和努力,使师襄大为感动。孔子无论是在杏坛讲学之时,还是受困于陈蔡之际,均操琴弦歌不绝,以此励志修心。《史记》上还记载了孔子创作琴曲《陬操》,以哀悼被赵简子杀害的两名大夫的事迹。晚年,孔子回到鲁国,专心致力于教育和儒家经典文献的整理。“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儒家师徒琴瑟友之,弦歌不缀,深为后世的文人士所倾慕。孔子过世后,“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清雅、淳美的曲调,静远、飘逸的琴声,是中国历代先贤圣哲出尘不染、遗世独立的精神象征,也是中国古代高人雅士超世脱俗、寄情山水林间的精神寓所。诸侯林立的战国时代,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古琴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