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 围棋文化 >

围棋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http://www.newdu.com 2017-12-22 青州棋院-青州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在文学家的眼里,围棋之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创作源泉。在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中,以围棋为主要题材的作品为数特别多。自明、清以来,随着古典小说的逐渐兴起,蕴涵着巨大文学价值的围棋,便深深地扎根在了小说之中。在《三国演义》、《西游记》、《西厢记》、《红楼梦》、《聊斋志异》、《镜花缘》等中国古典名著中,就有很多对围棋活动的描写,许多章节都与围棋有关。在这些小说中,有许多下围棋的情节都被作者描述得栩栩如生,使人大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西游记》中就详细描写了魏征梦斩泾河老龙之前,唐太宗召他在便殿对弈的情景,并且还引述了《烂柯经》,即《棋经十三篇》中《合战篇》的全文。小说中还描述了孙悟空到蓬莱仙岛求方儿,看见福、禄、寿三星下围棋以及瀛洲九老“着棋饮酒、谈笑讴歌”的情节。李汝珍的《镜花缘》,则是从百花仙子和麻姑下棋开始,引出了全部的故事。在凌濛初所著的《二刻拍案惊奇》里,“小道人一着饶天下”的故事,更是直接以围棋为主要题材,十分生动地描述了故事的产生、发展、和结局。在《红楼梦》中,贾政、贾宝玉、林黛玉、迎春、探春、惜春、妙玉、薛宝钗、薛宝琴、香菱、冯紫英等人都会下围棋。书中提及围棋之处有十六次之多,对惜春打谱,贾政与詹光下大棋的描述十分精彩。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到了近代和现代,同样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围棋文学佳作。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关注下棋本身,而是将围棋文化更多地融入了生活。其意义更多的是在告诉人们怎样将围棋和信仰相结合,教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著名诗人柳亚子先生就曾经写下了“伤心忍见秣陵秋,梁燕争棋局未收,一着何人输好了?平西耿尚不同仇。”的诗句。围棋泰斗吴清源先生很早就在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里,留下了淡泊而神圣的身影。从1938年至1954年的16年间,川端康成的纪实性小说《名人》最终以川端对“本因坊秀哉名人围棋引退战”的观战记为蓝本而完成。小说中棋手的风度、表情、动作和言谈等细节,都来自川端的仔细观察和真实记录。而吴清源先生所写的《天外有天》一书,则是叙述了一位命运漂泊、坎坷,但始终坚持信仰,一生都在为追求棋道而奋斗的硬汉子。主人公高超的棋艺、坚强的意志、超脱的人格、和谐的信念都给读者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近些年来,在电影和电视剧作品中,涉及到围棋的也有很多。无论是现代戏,还是古装戏,都经常会出现下围棋的镜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部以传承围棋艺术和展现棋手生活为主题的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曾经风靡全国,使观众难以忘怀。这部反战题材影片由中日两国艺术家合作创作完成,著名艺术家孙道临主演,表现了中日两个围棋家庭三十年的沧桑变故,反映了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和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真挚友谊。影片立意深远,引人深思,体现出强烈的历史感和时代感。该片获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特别奖,1983年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1983年又获加拿大第7届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在日本获得了电影人大奖,协会优秀作品奖。电影《吴清源》,不仅是再现一代围棋宗师传奇经历的佳作,更是对一部近代围棋发展史的缅怀和回顾。对于吴清源先生在特殊时期的不平凡经历,几十年称雄日本棋坛的战绩,中庸和谐的人生观,在围棋界的影响力以及对围棋文化的理解等,说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确实是丝毫也不过分的。大家都知道,陈毅元帅既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围棋高手。解放前,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他经常利用战斗的间隙和部队休整之机,通过下围棋来寻找克敌制胜的灵感。他曾作诗:
    围棋树下镇日闲, 
    君醉起舞我欲眠; 
    风动落英香满座, 
    拈花微笑更陶然。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推动我国围棋事业的发展,陈毅元帅不但做了大量的组织领导工作,还以“纹枰对坐,从容谈兵,研究棋艺,推陈出新,棋虽小道,品德最尊,中国绝艺,源远根深,继承发扬,专赖后昆,敬待能者,夺取冠军。”的诗句来勉励我国的年轻一代棋手,让他们树立敢超日本、为国国争光的思想。
    也许有的人还不知道,在中日围棋赛中,第一位战胜日本九段棋手的著名国手、前中国围棋协会主席、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九段还曾经获得过“人民文学奖”。上世纪80年代初,身患癌症的他,以顽强的意志战胜病魔,并完成了回忆录《超越自我》一书。该书内容十分丰富,既描述了以陈祖德为代表的一代青年棋手的成长经历,又记录了对顾水如、刘棣怀等老一辈围棋国手的回忆;既有中国围棋在远远落后于日本情况下的奋发图强,又有在“文革”时期的困难遭遇。正是这样一本出自围棋国手的书,以其超越自我、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了整整一代青少年。 
    随着我国围棋事业的发展,通过自身经历或者以塑造的人物来表现围棋文化和人生哲理的小说,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例如,著名棋手赵之云著的《桐城大将刘棣怀》、山飒的《围棋少女》,阿城的《棋王》,赵锋的《胜负手》,丁晨的《包围》等等,都是很值得一读的佳作。当代作家储福金的长篇小说《黑白》描写了棋手陶羊子从民国初期到抗战胜利几十年的跌宕人生。作者将围棋的理念、精神、意蕴化在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之中,表达了“人生如棋”、“自然亦如棋”的文化感悟。大家知道,由于中日围棋擂台赛的举办,曾掀起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围棋热”。著名学者承志编著的《志在高峰》,采用了传统文学的手法,描写了聂卫平棋圣富有传奇性的曲折经历和他在中日擂台赛中的辉煌战绩,使广大围棋爱好者受到了极大的激励和鼓舞。近年来,由中国围棋协会和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主办的《围棋天地》杂志,不但刊载围棋历史、围棋赛事、围棋知识等内容,而且每期都刊载以围棋为题材的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深受广大棋迷朋友的喜爱。有人用这样一首藏头诗来称赞《围棋天地》:“围炉品茶共闲谈,棋经古有十三篇,天生星辰且作子,地造阡陌恰当盘。”著名文学家金庸先生是人所共知的围棋爱好者,他曾经以一块钱的租金为当年的香港围棋协会提供场地而被棋界传为佳话。在工作之余,金庸先生经常把陈祖德、聂卫平、刘小光等一些知名棋手和一些水平较高的棋迷请到家中对弈。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涉及围棋的情节有很多。他曾经说,“我在《碧血剑》那部武侠小说中写木桑道人沉迷于棋,千方百计地找寻弈友,在生活中确是有这种人的。”在家喻户晓的《天龙八部》中,他生动地描写了逍遥派的掌门人花费三年时间,摆出了一个“珍珑棋局”,令其弟子当擂主,天下各路高手无人能解。在其得意之际,想不到竟被一个少林僧人闭着眼睛点了一手,居然破解了此局,一时传为佳话。金庸先生通过写围棋对弈,写出了侠义之道,写出了人物个性。可以说,他是以文写武,以棋道来暗喻小说中各大高手的功力所在。在棋盘上的厮杀,看起来没有刀光剑影,但却同样威震武林。正是这些关于围棋的描写,增加了作品的高雅情趣。小说中对围棋意境的点化和搏弈气氛的渲染,更是显示了文学大家对围棋以及围棋文学的深刻理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