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4000年前的山西陶寺古观象台

http://www.newdu.com 2017-12-22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早在1978年,考古学家就在山西襄汾县陶寺镇发掘出大量新石器时代遗物,又发掘出大型城址,宫殿,宗庙、王陵等,具备了王都必备的要素。经碳十四测年测得这个遗址距今约4300年—4000年之间,与五帝时的帝尧时代相对应,不属于夏文化的范围。
    古代文献有关于尧都的记载,《帝王世纪》就说“尧,都平阳(临汾的古称)”。《汉书·地理志》等也有类似的记载。平阳即今临汾。这些记载说明当时的尧都,可能就是在临汾一带。只是城址早已夷为平地,后人无法判定具体地界。今据考古发掘的城址碳十四测年和古代文献关于尧都的记载综合分析,将陶寺遗址定为尧都是大致合适的。
    帝尧号“陶唐氏”,这是帝尧初居“陶”后徙“唐”所得的号。寺即宫廷、官府之义,故陶寺一名,也与帝尧故都有关。
    尧都观象台的发掘出土,是在国家文明探源工程的规划和组织下进行的,目的是期望进一步获得尧时科技文化信息。在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和文化习俗常与宗教祭祀交织在一起。明堂常与灵台相提并论。在尧都遗址城墙的东南角,考古学家已经探知属于祭祀区。出于探测祭祀区也许可以获得更多科技文化信息的考虑,考古学家决定于2003年在祭祀区试行发掘。当考古队领队何驽意识到这个遗址可能与天文有关时,便邀请他的同学、天文学家武家璧参与指导发掘和研究。
    经发掘查明,尧都观象遗址以中期大城的南城墙为依托,向东南方向接出一个大半圆形建筑。
    建筑基址由生土台芯和夯土台基组成,外包半圆形环道。观象台由三层台基组成。三层各高40厘米。外圈夯土墙距圆心25米,弧长38米,墙宽1.5米~2米;第二道夯土墙距圆心22米,弧长40米,墙宽l米~1.5米;内圈夯土墙半径12米,弧长25米,呈大半环形,宽1.1米。
    在内圈台基平面上,于夯土墙与台芯之间,距台芯10.5米处,筑有一排夯土柱。这段由夯土柱组成的圆弧,长约19.5米。夯土柱与夯土墙之间相隔0.2米~0.8米。夯土柱的平面形状,大多为长方形,个别为梯形、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
    夯土柱残高约2.7米左右,估计原高4米。经过最终清理。这排夯土柱共有13个。相邻夯土柱之间的狭缝宽度,平均为15厘米~20厘米。这些柱间狭缝,呈正对圆心的放射状。
    原本在第三层台基中心的堆土没有铲除,中间的夯土层尚未出现,考古人员曾依据夯土柱弧从路沟穿越城墙豁口看陶寺古观象台残基,一片苍黄,却隐藏着不寻常的“天机”。面的状况,人为地推测出一个观象基点,并利用这个基点对准狭缝作出观测。铲除掉台基中心的堆积土之后,在第三层生土台芯中部,发现了陶寺观测点的夯土标志,这个标志共有四道同心圆。内圈夯土层的直径25厘米,二圈同心圆的直径为42厘米。三圈直径约86厘米。外圈同心圆的直径约145厘米。有了这个夯土层圈作标志,观测人站立的位置即可充分确定。因为内圈夯土层的直径25厘米,仅能容纳下一对成年男子的脚,由这四组夯土层圈可以明确找到观测中心点,它的位置,与原先据夯土柱弧和狭缝推得的观测中心仅差2.3厘米。可以说基本重合。可见当时建造夯土柱圆弧是很严谨的。
    2003年至2005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对这个遗址不断加以发掘、探索和作摹拟观测。尤其是找到了四圈夯土层组成的观测点以后。它与夯土柱和观测狭缝之间的关系也就很明确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