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养母恩情 我要用一生回报

http://www.newdu.com 2017-12-22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孝道在中华五千年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扬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到了生活的最细微之处,一些最平凡的人,做着最平凡的事,却体现出不平凡的意义,是孝道文化传承下去的重要环节。
    养母待我恩重如山
    “养母对我恩重如山。”这句话是于翠娥的口头禅。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小翠娥降生在栖霞亭口镇鲍家泊村的一户极其贫寒的农家。她刚过完第一个生日,母亲便撒手人寰。当时家庭条件太差,父亲也病得奄奄一息,为了让女儿能好好活下来,他只得忍痛把小翠娥送给下林家岘子村于元德夫妇当了养女。
    抱养孩子那天,于元德的妻子范翠英见到小翠娥骨瘦如柴,怕养不活,就想转身离开。在众人的劝阻下才转回身想抱起孩子看一下,可是她这一抱,小翠娥就紧紧地箍在她怀里放也放不下。范翠英心想,大概这孩子真的跟自己有缘分吧,便把小翠娥抱回了家。
    可在那样的年代里,收养一个孩子谈何容易?村里分的粮食,大人们不舍得吃留给孩子,没有奶粉,就熬碗高粱面稀饭喂给孩子喝。山区缺医少药,他们就自己上山采草药给孩子治玻1966年小翠娥生麻疹,高烧、呼吸困难,当时山区没有医院,夫妻俩抱着孩子步行60余公里连夜来到烟台的一家医院治疗。当时医生检查后觉得由于时间拖得太长已经无药可救了,夫妻俩跪地哀求,用真诚感动了医生,三天后,经千方百计地抢救,小翠娥幸运地活了下来。
    养母瘫痪反哺报恩
    在养父母的悉心照料下,小翠娥渐渐地长大了,上学读书直至结婚生子。与此同时,养父母的养育之恩也让她永记在心。
    1999年8月,于翠娥的养母突患脑溢血瘫痪在床,夫妻二人倾其所有把老人送到了大医院。经过一个阶段的治疗,命是保住了,但却落下了终身瘫痪。于翠娥二话没说,端水喂饭,嘘寒问暖,义无反顾地挑起了照顾养母的重担,这一挑就是近十年。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002年于翠娥的养父又身患癌症,夫妻二人伺前伺后、寸步不离,虽然知道是不治之症,但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四处求医问药,可最终养父于三个月后不治而逝。
    从此,于翠娥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照顾养母身上,就像当年养母照顾她一样无微不至。为解除老人在家孤独寂寞,于翠娥每天都把社会上发生的大事小情讲给老人听;为让老人吃好,每天三顿饭不重样;老母亲吃得好心情好,体重长到80多公斤,夏天老人闲屋里闷,于翠娥就经常把老人背到大门口的树荫下陪老人乘凉、啦呱,每次都累得呼呼喘。不但如此,她还专门找人做了个大铁盆,每个周都烧好热水,把老人抱进去洗澡擦身,从不间断。周围的村民们对于翠娥的做法,人人都伸大拇指。
    孝心接力代代传承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于翠娥夫妇孝敬老人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印在了儿女的脑海里。两个孩子继承下了父母的美德,也成了于翠娥孝敬老人的好帮手。
    姐弟俩现在一个在城市工作,一个在学校读书,但每周都给家里打电话询问老人的身体情况。每次回家,孩子们都会先看望老人,陪老人看看电视、谈谈学习情况和所见所闻。特别是女儿于英,每次回家不但帮奶奶梳头剪指甲,而且每天晚上都陪奶奶一起睡,以便更好地照顾奶奶,就连工作后第一个月的工资都是全部交给了奶奶。
    街方四邻经常到家里看望老人,老人逢人便说:“俺这些孩子虽然不是亲生的,但就是真给个亲生的俺也不换埃”而每当这时,于翠娥总是真诚地说:“养父养母对我恩重如山,我做的这些只不过是自己应该尽的孝道而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