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礼记》曲礼上(二)

http://www.newdu.com 2017-12-22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原文】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①,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人②,不辞费③。礼不逾节④,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⑤,不闻往教。
    【注释】
    ①嫌疑:孙希旦云:“彼此相淆谓之嫌,是非相似谓之疑。”
    ②说(yue悦):“悦”的本字,这里是使动用法。
    ③辞费:《释文》云:“言而不行为辞费。”
    ④礼不逾节:孔颖达云:“礼者,所以辨尊卑,别等级,使上不逼下,下不僭上,故云礼不逾越节度也。”
    ⑤礼闻来学二句:孔颖达曰:“凡学之法,当就其师处北面伏膺,不可以屈师亲来就己。”这是师道尊严的表现。据《汉书•孙宝传》,孙宝以明经为郡吏,御史大夫张忠召宝为属官,欲令宝授其子经,遭到孙宝拒绝:“前日君男欲学文,而移宝自近。礼有来学,义无往教。”这表明西汉时确有人依此二句行事。
    【译文】,
    所谓礼,是用来确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远近,判断事情的疑似难明,分别事情的何时当同何时当异,明辨事情的得礼或失礼。依礼而言,不可随便地取悦于人,不可说做不到的话。依礼,做事不得超过自己的身份,不得侵犯侮慢他人,也不得随便地与人套近乎。
    涵养自己的德性,实践自己的诺言,这就叫做完美的品行。行合忠信,言合仁义,这才是礼的实质。依礼,听说过招致贤人是要用他的德行来影响教化,没听说过招致贤人只是要他当块招牌而已。依礼,听说过有学生主动来到师门拜师学艺的规矩,没有听说过老师反而到学生住处去施教的。
    【原文】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①,非礼不定;宦学事师②,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③,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④。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⑤。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注释】
    ①上下:孔颖达云:“上,谓公卿大夫。下,谓士也。”
    ②宦(huan换)学:孔颖达云:“宦,谓学仕宦之事。学,谓习学六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详《周礼•地官•保氏》。
    ③鬼神:这里指祷祠祭祀的对象,包括一切天神地祗人鬼。
    ④恭敬撙(zun遵上声)节退让:何胤曰:“在貌为恭,在心为敬。”孙希旦云:“有所抑而不敢肆,谓之撙;有所制而不敢过,谓之节。”孔颖达云:“应进而却曰退,应受而辞曰让。”
    ⑤聚麀(you幽):聚,共也。鹿是母鹿。
    【译文】
    道德仁义这四个抽象的概念,没有礼就落不到实处;教育训导,整饬民俗,没有礼就会顾此失彼;区别争讼的是非曲直,没有礼就无法判断;君臣、上下、父子、兄弟的名分,没有礼就无法确定。学习做官的本领和学习六艺,如果弟子侍奉老师无礼,师生之情就不会亲密。百官在朝廷上的班位,将帅的治军,官员的到任履行职务,没有礼就无法体现威严;求福之祷,谢神之祠,以及常规的种种祭祀,供给鬼神的祭品都有规定,不按照礼数来做就显得内心不诚,外貌不庄。所以,作为君子,就要用恭敬、抑制、退让的精神来显示礼。鹦鹉虽然能学人说话,但终究还是飞鸟;猩猩虽然也能说话,但终究还是禽兽。如果作为人而不知礼,虽然能说话,难道不也是禽兽之心吗?正因为禽兽不知礼,所以才父子共妻。所以圣人制定了一套礼来教育人,使人人都有礼,知道自己有别于禽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