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之一。与围棋相比,象棋的爱好者人数更多,而且几乎各个阶层都有。 上至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的劳动人民,走街串巷的贩夫走卒,都有喜欢下象棋的。可以说,象棋在我国,自南宋以后,已经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随着象棋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在历代都出现了一些关于象棋的趣话轶事,在象棋爱好者中间广泛地流传。本书选择其中流传较广的几则加以介绍。 (1)橘中象戏 唐朝相国牛僧孺编撰的《玄怪录》里,有《巴邛人》一篇。说有个巴邛人,家里有橘园,下霜以后,收了橘子,但余下两个大橘子当时没摘,后来摘下剖开一看,每只大橘子里竟都有两个老人在着象棋。这是描述象棋的一篇神话故事,但它对象棋爱好者的渲染力很强,千百年来一直在象棋爱好者中间流传着。它还说明象棋在唐代已有一定影响。牛氏《玄怪录》里有好几篇故事,都已成为后人编写戏曲、小说的题材,像《巴邛人》这篇所写的橘中象戏,尤其动人,不但是后人小说、戏曲的题材,而且也是后来许多诗人、文人的题材。如南宋文天祥诗有“我爱何如橘里枰”,南宋刘克庄的五古象弈诗有“小艺无难精,上智有未解,君看橘中戏,妙不出局外”,明马浩澜诗有“巴园橘里赌棋还”句子等等,不胜枚举。后人因此称象棋为橘中戏。明代著名象棋古谱《橘中秘》、《橘中乐》等的书名当来源于此。 这则《巴邛人》有关象棋的神话故事,在唐人《幽冥录》里,也有类似的记载,但较简略,现录原文如下: 巴园人,收大橘如三斗盎,剖之,有二人相对,身长丈余,象戏。一叟曰:“仆饿矣,须龙脯食之。”食讫,以水喷地为二白龙而去。 这里,把大橘中下象棋的两位老人描述得更是神龙活现。 (2)文天祥与象棋 南宋时,我国南方一带象棋盛行。出生在江西吉安、后来以抗元闻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和他同时代的战友刘洙、刘澄、萧耕山、周子善等,从少年时期起即有象棋的爱好。他们经常在一起进行象棋比赛,棋艺都很精湛。 文天祥(公元1236—1282年)字履善,号文山,著有《文山先生全集》20卷。在《全集》中有不少咏棋的诗篇,反映了他对象棋的热爱。文天祥在南宋末年官至丞相,他从小爱下象棋,就是在炎热的夏天游泳时,也迷恋象棋,与战友周子善浮于水面,不用棋盘,以意为枰,口弈象棋,以决胜负,甚至乐极忘返。据此可以说,在象棋的发展历史上,文天祥还是蒙目棋的最早创始人。每逢生日,文天祥总要与棋友下棋比赛取乐。他在《生日中与萧敬夫韵》一诗中作了这样的自我表白: 客来不必笼中羽,我爱何如橘里枰。 一任苍松栽十里,他年犹见茯苓生。 萧敬夫即萧耕山,棋艺比刘洙、刘澄高一筹,但不及周子善。刘洙随文天祥抗元,为监军。刘澄是诗人,棋艺与刘洙不相上下。周子善棋艺较高,但常败于文天祥。关于文天祥四位棋友的棋艺水平,他在《象弈各有等级四绝品四人高下》一诗中有过定评。 1276年,南宋的都城临安失陷,南宋最高统治者投降了元军。但文天祥等主战派带领义军在江西、福建、广东一带抗击元军,最后兵败,文天祥为元军所俘,但他在被元军囚禁北京期间,写下爱国诗篇,创作象棋排局,和敌人斗争,不屈不挠的动人事迹流传千古。 他在狱中写的诗篇《正气歌》表现了他伟大的民族气节。他在狱中还创作了象棋排局,据朱国祯《涌幢小品》说,文天祥在狱中创作的排局,以危险制胜局势、局势奇绝者命名,自“玉金鼎”至“单骑见虏”,共40局。玉是文天祥居住地的山名。单骑见虏是他以棋局自喻,反映他勇敢、顽强、不畏强暴的民族气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