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既是水乡,又是醉乡,绍兴黄酒之于绍兴,犹如角斗场之于罗马,贡多拉之于威尼斯。它的风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而酒俗正是绍兴地方特色的重要内容。绍兴无处不酿酒,无处没酒家,真所谓“城中酒垆千万家”,不论山区和平原,不论城镇和乡村。在旧时,无论官宦之家、缙绅达士,还是市井小民、贫困百姓,都与酒结缘,与酒为友。尽管其主观愿望有别,规模大小不同,但都离不开酒。富贵者喝了,助兴激思;贫贱者喝了,抚慰心灵;男人喝了,豪情满怀;女人喝了,养颜滋润……总之,这琥珀色的诱惑,实是妙不可言!酒成了绍兴人民生产活动的重要内容,生活资料的必需之物,年久月深于是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酒俗;而这些丰富多彩,美妙绝伦的酒俗,又无不影响和贯穿了勤劳善良绍兴人的一生,让人们看到了绍兴人民的淳厚古朴而又恬静雅致的生活。 在绍兴,城市中的空气仿佛都弥漫着酒的味道,以斯城而生存的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与酒浑然成一体。因此,我总疑心,莫不是千年的黄酒已然渗入了绍兴人的血液,未入口是水,入口则是一团流动且燃烧的火。一方面这绍兴酒酿就了古城的风骨,将绍兴人骨子里的硬气推向了极致。每当历史的天空风云际会之时,总少不了绍兴的才子们的振臂一呼,是何等的铁骨铮铮。远的不说,近的如徐锡麟、秋瑾、蔡元培、鲁迅、马寅初这些顶天立地的汉子。另一方面,绍兴酒的酒俗更与绍兴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与酒发生联系,或予庆贺,或予预祝,或喜、或哀、或爱、或悲,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那不尽的思与情。 说来或许有人不信,在绍兴,当孩子还在母亲肚中时,已经与酒有缘了。绍兴的风俗:哪怕是不喝酒的母亲也会在此时开始喝点绍兴酒,或直接饮用,或用大枣泡之,或用热酒冲蛋……。为何?原来绍兴酒中蕴含丰富的氨基酸和多种蛋白质,而且还有活血补血的功能。做准妈妈的稍许喝点酒,有助于腹中胎儿的成长发育,所以胎儿还没出生就已与绍兴酒发生了联系。 正因为绍兴酒的酒俗与绍兴人的一生关系甚大,俗类繁多,某欲将主要的稍加整理,供大家一笑莞尔。 一、三朝酒 当孩子出生三日,旧时要举行“三朝”礼,内有开奶、开荤象征性仪式,请一内行的妇女用手指或筷子一边将几滴黄连水抹在婴儿嘴上,一边说:“好肉肉,三朝吃得黄连苦,来日天天吃蜜糖。”然后,又用糕、糖、酒、鱼等混成的汤水抹在婴儿嘴上说:“吃了肉,长得高;吃了酒,福禄寿;吃了糖,日子甜;吃了鱼,年年有富余。”充满了冀盼及希愿。 二、剃头酒 孩子满月时,要举行“剃头”仪式,办“剃头酒”(又叫“满月酒”)。这时,家里先要祀神祭祖,以谢神祖之助,更冀盼神祖之佑,并要摆酒宴请,大会亲朋好友。若生男孩,还要向邻里亲友分送染了红色的“红鸡蛋”,以表代代相传之意。孩子的外婆更要备办各种礼物,如孩子穿戴的帽子、袍裙和馒头、面条之类,送到女儿家。礼物中必须有圆镜、关刀和长命锁,用意是圆镜照妖,关公驱魔,长命锁锁命。孩子剃头时,桌上要燃点“状元红”蜡烛,放上酒和用粮食做成的寿桃、面条等,按照绍兴的习俗一般有十盘点心,意喻十全十美。这时孩子由长辈抱着,拜过天地祖宗,就由理发师用一盅酒代水,给婴儿润发,然后剃成“瓦片头”(为保护囱门,在头顶留一块瓦片形头发)。主人要事先准备好“红包”,理发后,把十盘点心和“红包”赏给理发师。接着就是亲友轮流抱过小孩,最后坐在一起喝“剃头酒”。这种满月剃头的习俗,不少地方如江浙闽等地也有,但在绍兴却有酒俗的特点,除用酒给婴儿润发外,喝酒时,有的长辈还用筷头蘸上一点酒,给孩子吮,希望孩子长大了能像长辈们一样,有福份喝“福水”(酒),而且长命长久(酒)。到婴儿100天时,还有许多礼仪。其一就是穿百家衣,带长命锁,也有些是到周岁时穿戴,有些不用锁而用银项圈,如鲁迅名篇《故乡》中闰土项颈上戴的。 三、得周酒 孩子长到一周岁,俗称“得周”。在绍兴有的地方也叫“闹周”,那是人生中很重要的节俗,更得大办酒席,此即谓“得周酒”。其隆重之程度,因各家境有异,差别较大。有的甚至办酒席时,还请戏班子唱戏凑热闹以贺之。酒席中,状元红或女儿红是必不可少的。其中的意愿不道而明。酒席散后,还要款待亲朋好友,用米、面做大量“得周果”,如糍、寿桃、寿馒头、酒等,分送左邻右舍。让大家分享其中的乐趣和幸福。外婆家也要为孩子送去穿戴之物,特别是穿虎头鞋,中间绣一“王”字。虎为百兽之王,既有僻邪之意,更有预祝孩子虎虎有生气之愿。范寅《越谚》中说:“产儿周岁,母家备礼又往”。邻里乡亲收下“得周果”后,也有糕点或布料或穿戴之物回赠。这时的孩子已牙牙学语,其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的“牙语”,往往不时地会被“成熟”的大人们意引为他意,引得众人之开心,家长们欢心,或曰讨个“彩头”,以示吉祥喜庆。在酒席间,由大人抱着轮流介绍长辈,让孩子称呼,这不仅增添了“得周酒”的热烈气氛,更让人享尽了天伦之乐及人世间之快事。 四、寿酒 寿,是我国百姓最祈求的东西。《尚书·洪范》就有“五福寿为先”的思想。所以祝寿是一种全民族的风俗,不过在绍兴又有些特殊情况。绍兴人认为,人逢十为寿,均要办寿酒,这似乎已成定视。民谚曰:“十岁做寿外婆家,廿岁做寿丈母家,三十要做,四十要叉,五十自己做,六十儿孙做,七十、八十开贺。”10岁、20岁生日时,外婆家或岳母家都要送袍褂、文房四宝,馒头等礼物,都要祀神,为外孙或女婿祝福和庆贺。这虽然没有“寿庆”的资格,但符合“逢十”庆祝的习惯。30岁到了而立之年,已成家立业,所以要做,以示庆贺。40岁绍兴人是从来不搞寿庆活动的,因为绍兴话的“四”与“死”同音,被视为不吉利,忌讳,所以要叉开。旧时称“人生七十古来稀”,对七八十岁的老者认为是难得的高寿,何况这是膝下儿孙成群,家业成就,故可大庆,大摆宴席,款待亲友,接受诸亲朋好友的祝贺。在绍兴,办这种寿酒颇讲究,不仅要福禄佳酿,菜也要用粮食做成相当数量的寿桃、寿馒头、寿面,让福、禄、寿、禧一应俱全,并遍送乡亲邻里,分享寿诞之乐。这时子孙不论在何处均应回家向长者行寿礼,所谓“四世同堂”、“五世同堂”,并摄全家福照片,堪称天伦之乐。 庆寿一般逢十,但绍兴的习俗也有逢九做寿的。古人称九为“阳数”,为极限,“做九”有赶进一步之意,因此提前逢九做寿,如69岁做70大寿,79岁做80岁大寿,至于80、90以后,那可以年年做寿,寿礼可以补送,其他的礼错过了这个节俗就不能再补送,有的若补送,受者会以为是不吉之意。但此礼却除外,因为绍兴人认为这喻含有“越做越长,越补越长”。这种习俗意在讨个吉利,对老人讲也是莫大的欣慰。所以绍兴有句俗谚:“老的做寿,小的得周”。 五、女儿酒 绍兴酒俗中最脍炙人口的当数是女儿红和状元红了。晋代有个上虞人叫嵇含,写过一书;叫《南方草木状》,就谈到过女酒,书中有一段文字:“南人有女数岁,即大酿酒,既漉,候冬陂池水竭时,置酒罂中,密固其上,瘗陂中,至春潴水满,亦不复发矣。女将嫁,乃发陂取酒,以供贺客,谓之女酒,其味绝美。”“女儿酒”又名“女儿红”,是女儿出生后就着手酿制的,贮藏在干燥的地窖中,或埋在泥土之下,也有打入夹墙之内的,直到女儿长大出嫁时,才挖出来请客或做陪嫁之用。此俗后来又演化到生男孩时也酿酒,并在酒坛上涂以朱红,着意彩绘,并名之为“状元红”,意谓儿子具状元之才。“女儿红”十分讲究酒坛,往往在土坯时就塑出各种花卉、人物等图案,等烧制出窑后,请画匠彩绘各种山水亭榭、飞禽走兽、仙鹤寿星、嫦娥奔月、八仙过海、龙凤呈祥等民间传说及戏曲故事。在画面上方有题词,或装饰图案,可填入“花好月圆”、“五世其昌”、“白首偕老”、“万事如意”等吉祥祝语,以寄寓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这就是“女儿红”所采用的“花雕酒坛”。随着现代化酿酒工业的发展,现在女儿出生自家酿酒之俗已逐渐淘汰,但“女儿红”和“状元红”的名称却保留了下来,并成为了中国驰名商标和著名品牌得到了人们的喜爱。 六、白事酒 白事酒也称“丧酒”。不论家境如何,绍兴人都要办此酒宴,不但表示对逝者的送别,也表达亲朋好友们在送别中付出的艰辛和礼物的谢意。旧时生活条件差,天灾人祸多,科技医药水平低,人的生命较短暂,以至于到36岁就可称为“本寿”,超过这个年限,就算是“正寿”,不算“夭折”了;如果过了“花甲”、“古稀”之年,则视为“高寿”。绍兴旧俗中,丧葬礼仪不亚于婚嫁,而高寿者归西,亦被人视为“喜事”(此中亦表达了绍兴人对人生的豁达和乐观,对生命认识的境界有较高的水准),故称婚嫁为“红喜事”,称长寿仙逝为“白喜事”,于是也得办酒席。绍兴人称这种酒席为“白事酒”,又叫“豆腐饭”,乡间称“吃大豆腐”,菜肴以素斋为主,酒也称素酒。在餐桌上围上白布白幔,赴席者也白衣素服,头戴白布折成的头巾,小辈还颈套白头绳,脚穿缀白布的鞋靴,悲痛气氛十分浓厚凝重。席后,分发煮熟的蚕豆,俗称“老人豆”。人死后七七四十九天内,逢七都要祭逝者,绍兴称谓“做七”,有“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断七”。其中“五七”最隆重,“六七”和“断七”是可以合做的,其间除了祭品外,酒是最不可少的。 七、忌日酒 忌日酒即死者的生日和死日设酒致祭,俗称“做忌日”。《越谚》卷中“饮食部”下云:“会酒,祀神散胙。忌日酒,祭祖散胙。上坟酒,扫墓散胙。三者皆筵席而以酒名。”是日邀至亲好友凭吊亡灵,寄托缅怀之情,这也是常见的一种酒俗。周作人《鲁迅的故家》一书中有“忌日酒”一节,细述周家当年忌日酒的情况:“吃忌日酒原是法定八人一桌,用的是八仙桌,四边各坐二个人……一桌照章是一壶酒,至多一斤吧,大家分喝只少不多……但在女桌便大为热闹了,她们难得聚会一处,喝了酒多少有些醉意,谈话便愈多也愈响。” 绍兴的酒俗,除上述外,还有岁时酒俗:如腊月二十二日夜的“散福酒”,除夕之夜的“分岁酒”,正月十五的“元宵酒”等等;时节酒俗也很丰富,如“清明酒”、“端午酒”、“七月半酒”、“中秋酒”、“冬至酒”等等;其他如农事酒俗,商业酒俗,生活酒俗,更是种类繁多,枚不胜举,其间的媒介就是绍兴酒。 …… 这些丰富多彩的酒俗在旧时虽然常与封建礼教迷信结合在一起,但我们今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观察,见到的是色彩艳丽的民族文化和淳朴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是人们善良美好的祝愿,是这块土地上的主人那种真善(仁)美的品格。绍兴酒现在仍盛传不绝,而且已突破了绍兴这块区域,不再囿于江浙沪一带,已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相信绍兴酒俗也将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创新并发扬光大。 我总觉得绍兴酒是一种物质,但更是一种精神物质,她不仅具液体的特征,更具有人的灵性,或许是集天地之精华,人类之睿智而就的缘故吧,在其晶莹澄澈、馥郁芳香、入口温和、齿舌如酥中,我以为她也有“喜怒哀乐”,也有情有感,故某冒昧将此谓之“酒亦人生”,请方家指正! 绍兴的酒文化的构成有两部分--酒史和酒俗,绍兴酒的酒俗可谓无处不在。据当地老人介绍,在绍兴,婚嫁有酒俗,生丧有酒俗,另外还有岁时、时节、农事、商业、生活等酒俗。 婚嫁酒俗:女儿红的由来就是绍兴酒俗的最好见证。女儿红原是加饭酒,因为装入花雕酒坛,因此也叫“花雕酒”。传说早年绍兴有张姓裁缝妇人有喜,裁缝望子心切遂在院内埋下一坛花雕酒,想等儿子出世后用做三朝招待亲朋用。孰料妇人产下一女,失望之余这深埋院中的酒也被忘却。后来其女长大成人,贤淑善良,嫁与张裁缝最为喜欢的徒弟,成婚之日院内喜气洋洋,裁缝忽想起十八年前深埋院中的老酒,连忙刨出,打开后酒香扑鼻,醉人心脾,女儿红由此而得名。此俗后来演化到生男孩时也酿酒,并在酒坛上涂以朱红,着意彩绘,谓之“状元红”。 生丧酒俗:在绍兴,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与酒发生了联系,酒作为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孩子满月有“剃头酒”,绍兴的“剃头酒”和其它地方略有不同,除用酒给婴儿润发外,在喝酒时,有的长辈还用筷头醮上一点酒,给孩子吮,希望孩子长大了能相长辈一样,有福分喝“福水”(酒)。另外还有孩子周岁时的“得周酒”,人生逢十而办的“寿酒”,以及“白事酒”,也称“丧酒”。 岁时酒俗:绍兴旧时有很多岁时酒俗,从农历腊月的“请菩萨”、“散福”开始到正月十九“落像”为止,因为都是在春节前后,所以叫“岁时酒”。腊月二十前后要把祖宗神像从柜内“请”出来祭祀一番,这叫“挂像酒”,到正月十八,年事完毕,再把神像请下来,这叫“落像酒”;除夕之夜的“分岁酒”要一直喝到新年来临,正月十五还要喝“元宵酒”。 时节酒俗:清明祭祖有“清明酒”,端午佳节家家门前挂着菖蒲、艾草辟邪,置备“五黄”,即黄鱼、黄鳝、黄瓜、黄梅和雄黄酒,在小孩面额上醮上雄黄酒写上个“王”字,以避邪祟,这是“端午酒”;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中元鬼节,要演据说给“鬼”看的木莲戏,并喝“七月半酒”;冬至焚化纸做的寒衣供死者“御寒”,怀念亡者,要喝“冬至酒”。 农事酒俗:旧时绍兴人大多从事农业和手工业,为祈祷丰收和六畜兴旺,在农事关键时节,都要摆宴请客喝酒。春耕开始,农家视牛为宝,在农历二月初三“春牛节”,牵牛游街,并办酒席互请,称为“请春牛酒”。另外还有“插秧酒”、“麦收酒”以及秋季收成后的“庆丰酒”。 商业酒俗:商业酒俗没有农事酒俗那样固定,只有大中型上扑年终办“谢伙酒”是一致的。“谢伙酒”被雇工成为“包裹酒”,意即辞退员工的酒席。老板对将辞退者在酒席上格外客气,委婉讲出辞退理由。还有新店开张的“开业酒”,股东年底结帐的“分红酒”,拉拢关系的“利市酒”,以及由商会举办的“行会酒”。 生活酒俗:盖房子的“造屋酒”实际上是一系列的酒俗,包括“奠基酒”、“上梁酒”、“落成酒”,搬进新房还有“进屋酒”。宴宾的有“接风酒”、“饯行酒”、“赏灯酒”等等。调解纠纷有“和解酒”,财力不济时救急解难的有“会酒”,为息事宁人而由肇事方宴请被损害者和调解人的“罚酒”,答谢亲友和乡邻的“谢情酒”等。 无处不在的绍兴酒俗实际上为绍兴酒的发展推波助澜,从营销意义而言,它使得绍兴酒有一片稳定的市场。生活化的习俗看来对于商品的长治久安亦有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