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周易风水神算和周易养生之道

http://www.newdu.com 2017-12-22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自古以来就有“医易相通”和“医易同源”之说,中国一代大医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充分说明了《周易》对中医学的重要影响。在养生学方面,《周易》蕴含着丰富的养生理论,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点,对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万物本原的天道观,动静互涵的运动观,阴阳和谐的平衡观,顺应天时的达生观,柔静顺缓的静养观,抑阳益阴的调养观。
    知变、应变、适变是人生三大养生的核心。每一位人尽量做到“不孤独、不贪吃、不找烦” 养生自控九字诀。聪明的人是投资健康,明白的人是保护健康,糊涂的人是损害健康。
    《易·系辞》曰:“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素问》指出:“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这就是人、社会、自然“三位一体”的整体模式。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更能体现中医养生学的整体调节优势。
    《易·系辞下》指出:“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中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在卦辞中指出:“君子思患而预防之。”《周易》明确提出了未病先防,居安思危的预防为先的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后世医家和养生家都非常强调预防为主的防病健身原则。即: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此奠定了中医养生原则的理论基础,一个良性思维、良性心性的人是成功、健康和幸福的源泉。
    《周易》哲学从根本上来讲可以称为生命哲学,将整个宇宙看成一个富有生命的整体,从而以生命的体验和对生命的理解来对待整个宇宙。整个宇宙是个大生命,作为小宇宙的人,就生活于这一大宇宙之中。因此,人体这个小宇宙要与天地这个大宇宙之精气常往来。中国传统医学强调治病当“治未病”。“治未病”就是治病于未病之时。《黄帝内经》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治未病”就是预防和养生。所以养生比医病更为根本,更为重要,而养生的根本就是“合阴阳消长之机”,就是和顺阴阳之道。
    中医学和养生学把人体阴阳中正和谐视作健康的根本与依据。一旦阴阳失调,就会产生疾病。由于疾病之因在于阴阳失调,因此补偏救弊,调整阴阳,以恢复阴阳平衡,就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圣贤有:“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其中与四时合其序,即指自然界之四季。春主生,夏主长,秋主收,冬主藏。适应四季节候的变化,四季养生各有不同。简括而言,即是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
    人生最宝贵的就是健康,健康最宝贵的就是养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生物变化的总规律,而养生者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四时养生总的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黄帝内经》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事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之时,自然界之阳气升发,万物生机盎然。养生者要顺时而养,这时就该充养、保护体内阳气,使之充沛。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这就是所谓的“春夏养阳”。而秋冬之时,万物敛藏。这时养生就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藏,抗病延年。这就是所谓的“秋冬养阴”。阴阳规律是万物由生而死、由始而终的根本法则。人们顺应它,就会健康无病;违背它,就会患病夭折。所以,养生首先应当从顺阴阳、适寒暑做起,应当做到随时而应,以保持人体阴阳的平衡与和谐。
    《周易》讲人生得意八要素:一命、二运、三风水、四名称、五积阴德、六读书、七交贵人、八养生。人存在就是硬道理,人不在了,一切归零了。那么,人活多少岁才是自然死亡呢?彭祖活了八百岁,那时候,一年四季是四岁,因此,他活了二百岁。周易讲天人地三才合一,一个甲子是六十年,应180岁,后来人为了省力,讲天人合一,成了:120岁。前60年是给自己活的,后60年给天活的,因而叫:“颐养天年”。有些科学家、政治家、社会精英,英年早逝,为什么?他们只知道工作,不知道休息,不知道养生,身体严重透支,严重缺乏养生知识。因此,普及和传播养生知识很有必要,是避免病死,避免瘁死,颐养天年的必要措施。养生口诀还有:“睡好子午觉,医院不挂号。长期熬夜为耗神,神飞魄散大病临”。人起码要睡子午觉中的一个,不睡子觉(23点至1点),就睡午觉(11点至13点)。有人打麻将,一打就是几天几夜,这是耗神,神飞魄散大病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