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寿芝(1864-1943),字慕欧,出生于黎里镇一个书香之家,倪寿芝是黎里镇第一所,也是整个吴江县第一所私立学校的创始人。黎里镇上读书风气极盛,倪寿芝的祖母虽然称不上满腹经纶,倒也能书能文,父亲倪介生一边读书应考科举,一边经商赚钱,养家活口。 在封建社会,黎里镇上多数的读书人应考科举,并非出于飞黄腾达的追求,至少并非纯粹为了追求通过科举进入统治集团而作威作福,大半是为了进学,也就是成为秀才,从而摆脱贫困摆脱欺压。倪寿芝的父亲因为深知没有文化的苦处,所以十分重视子女们读书。倪寿芝就成长在这样一个家庭,在祖母与父亲的教育之下,倪寿芝,还有她的两个弟弟都受到了良好的文化启蒙。 (4.4.1倪寿芝) 1882年,倪寿芝18岁,嫁于王燮卿,夫唱妇随其乐融融,按照封建时代的习惯,倪寿芝又称为王倪寿芝。至今,黎里中心小学所建的纪念亭,沿用旧称,叫作“王倪寿芝纪念亭”。 本来,这位王倪寿芝也许同普通妇女一样相夫教子,终其天年。可是,好景不长,结婚仅仅三年,丈夫夭折。寡居的倪寿芝时不时回家陪伴母亲,后来母亲年老多病,就长侍病榻之侧。母亲去世后,回到王家,郁郁寡欢,闲来以读书自遣。 1902年,倪寿芝的三弟倪与三,从日本学医毕业回国。三弟在外多年,见了世面,思想新颖。后来中国同盟会成立,倪与三成为黎里最早的会员之一。倪与三的到来为闭塞的江南小镇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在弟弟的鼓励下,年已38岁的倪寿芝大胆地走出了小镇,来到上海城东女学堂选科学习,成为杨白民校长最为年长的学生。学习期间,倪寿芝带有明确目的性,除了学习新潮的文化知识之外,她更注重实际,学以致用,决心回家乡后播旧鼎新,在教育方面干一番事业。1903年春,年近不惑的倪寿芝顺利肄业,回到家乡黎里,主要致力两件大事。 一是发起成立了“黎里不缠足会”,自任会长,所有经费全部由她自己承担。她聘请专人前来传授放足方法,设计放足之后的鞋样,制作鞋子提供给放足妇女,为了扩大影响,她为黎里不缠足会同仁摄影登报,向海内宣告。 二是办新式学校。当时,废科举兴学校的呼声正盛,存在了1300来年的科举制度已经日薄西山,倪寿芝决定顺应时势,开办一所新式学校,为家乡培养适应时势的人才。1903年春,她变卖了所有的簪珥首饰,会同弟弟倪迪民和倪与三,还有同镇知识分子中较有见地的王资万和徐帆鸥等人,以私宅三楹为讲堂,集资设立了“求我蒙塾”,男女兼收。蒙塾的功课,全部采用新学,设国文、算术、自然、艺术等门类,倪寿芝出任学监,开创了吴江县教育事业之先声。一年以后,学生数量大增,倪寿芝得到徐梦鸥、柳亚子、蔡寅等人的支持下,再次集资,将求我蒙塾更名为“民立小学”。1905年,科举制度寿终正寝,洋学堂更受欢迎,民立小学培养出来的洋学生,比私塾里的文童见识与学识方面都有过之而无不及。男学生,朴素天华,有知识有礼貌;女学生勤谨操守,知书达礼,面貌焕然,至于应付家庭信札及帐目往来,更是不在话下,民立小学受到家乡父老的肯定,大家争着送自己的女儿入学。 王宅是建于道光(1823—1850)年间的一个建筑群落,三开间开阔七进纵深,现在保留有五进,列入吴江市文控单位,妥加保护。当年的教室就设在第三进。三楼三底的一幢楼厅,楼上倪寿芝作卧室,楼下三间,二间作教室,一间作办公室。 与此同时,倪寿芝在黎里创立了“女子放足会”,坚决反对女子缠足,提倡天足运动。有时只身一人,有时带着她的一批洋丫头,闯进守旧之家,说服动员,直到那些家长脑筋开了窍才作罢。又成立“嘤鸣手工会”,指导妇女学习刺绣、缝纫、记帐等技能,帮助妇女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综观倪寿芝的作为,她并不仅仅办学校,更致力于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大动作。当然,在新旧交替的时期,各种力量的斗争在所难免。黎里镇上一些守旧的儒生和封建官僚,他们对倪寿芝的所作所为非常看不顺眼。当倪寿芝的求我蒙塾、民立小学相继出现,当学校设置的科目逸出了传统规范,当洋学堂的学生来来往往,活跃于社会的时候,封建的老顽固们大为震骇,他们不能容忍一介女流,办什么女学,办什么洋学堂,便用“告白”(相当于大字报,即用白纸书写张贴出来)张贴街头,造谣攻击倪寿芝违犯三从四德、人伦道义等等,捏造了众多的莫须有罪名。难能可贵的是,倪寿芝的意志异常坚定,她顶住了压力,坚决以培养新颖的女子,改变黎里的风气为己任。 倪寿芝以学校的实际业绩,以造就的新型人才,一一回敬了封建旧势力的挑战。1907年,民立小学和嘤鸣手工会的学生们制作的工艺品参加“南洋劝学会”展览,获得了二张奖状和二枚银章奖。民国元年,学校迁址市公所(夏家桥东南堍),改为公立。当时与他一起主持新学的弟弟倪与三前往上海开设诊所,民立小学的校务由倪寿芝独立支撑。鉴于倪寿芝办学的成就,江苏民政所专门颁发了“迎时启俗”匾额,肯定她的功绩。1914年,学生源源不断而来,校舍不够,经吴江县视学的调停,与同镇后起的“明懿女学”合并,改名为“第四区女子学校”,倪寿芝仍任校长。学生数量继续增加,学校再次人满为患。倪寿芝四出奔走,多方筹划,拿出她几年来积贮的全部资金,建造起一幢新教室,六楼六底,顿时气象为之一新。1924年,倪寿芝年逾花甲,积劳成疾,患有严重的肺病,申请辞去校长职务。可是上自县局,下至百姓,多方挽留。最后,倪寿芝荐举内侄女倪徵璠为代理校长,才得以批准卸任。尽管已经退休,但倪寿芝仍然关心学校,期年之后,倪寿芝慷慨捐出70余亩田产充作学校经费,拆去家中花园、假山作为学校操场,添置了许多体育用品,将自家的假山垒叠在校舍前,美化了校园环境。 倪寿芝创校以来,20余年如一日,任劳任怨,矢志不渝,学校人才辈出,柳亚子先生的儿子柳无忌就是该校走出来的一位国际上知名的教育家;著名的翻译家、文学家蒯斯曛,也是第四高等小学的高材生,解放后出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著名的洋丫头殷明珠,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成为中国第一代影星;还有国际大法官倪徵[日奥]、革命烈士张应春,以及众多的教授、学者、医师、工程师都纷纷从倪寿芝的洋学堂里出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倪寿芝的办学精神,不断地激励着后人,也让后人深切怀念这位输财办学的老前辈。 (4.4.2王倪寿芝墓志铭碑额) 2002年,黎里中心小学发现了一块纪念倪寿芝捐资办学的石碑,可是仅存碑额,碑身和碑座已经毁坏。碑额的篆文是“王燮卿先生暨元配倪寿芝女士捐资兴学记”。 1948年,倪寿芝女士逝世一周年纪念,国际大法官倪徵[日奥]先生,特地撰写了一篇墓志铭,由倪文钊先生书丹,勒石于倪寿芝墓前,供后人瞻仰。墓志铭碑文如下: 王太夫人倪寿芝之墓碑 姑母大人安茔纪念 吾姑寿芝毓毓女英幼娴闰仪诚量超群 于归王氏妇道咸钦早丧所天事蓄产勤 矢志兴学立己立人求吾蒙塾创建日新 风气闭塞独立报纷延聘良师输财勿吝 门墙桃李郁郁芬芬惟宏惟毅敏落风成 迎时启俗创立新学急公好义乡里共尊 待人接物亲见精神暮年避难宿疴徒增 秋风陡起遐迩震骜今安窀穸奠祝惟敬 公元一九四八年中秋内侄倪徵[日奥]敬立 (4.4.3倪寿芝纪念亭) 1994年,倪徵[日奥]先生缅怀姑母倪寿芝对家乡的贡献,捐资在黎里中心小学建造了一座“王倪寿芝纪念亭”,再次亲撰亭匾和碑文,碑文如下: 王倪寿芝(1864-1943),黎里镇人,早于前清末年往上海城东女学求学,开风气之先。旋返黎里,创办“求我蒙塾”,后改名“民立小学”,设在其住宅内。民国初年,小学迁入夏家桥原黎里镇公所旧址,即今黎里中心小学,改为公立,称“吴江县第四区女子学校”,王倪寿芝仍任校长。王倪寿芝办学,前后三十余年,悉心筹划,输财捐产,不遗余力,直至1922年,因积劳成疾退职。门墙桃李,乡里成钦。爰建此亭,以资纪念。 倪徵[日奥]撰一九九四年五月 附记:夏家桥小学,即黎里中心小学,后移建藻西浜,此亭随着移建。根据资料,倪寿芝1922年请辞未能获准,二年后才正式辞职。 本文作者:黎里古镇保护委员会顾问李海珉 注:《古镇黎里》一书经原作者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