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评论员 吴双建 汪逸凡13岁时考上武汉大学,其母王茹跟着到学校陪读。为了能跟上儿子进步的脚步,王茹上个月开始了在武大文学院的蹭课生涯。 陪读陪读,家长陪,管好生活;孩子读,只管成绩。由此,“陪读毁孩子一生”的新闻,也经常见诸报端,引爆舆论。有的父母为了“陪”,辞去工作,一心为子,相当于也“毁”了自己。 陪读的父母很辛苦,但是,这个陪,在孩子的眼中,可能就是“监工”。孩子没有隐私,没有空间,没有时间,被管死了。父母的辛苦,不是动力,而是沉重的爱。所以,有的孩子就抱怨,这世上有三种笨鸟,一种是先飞,一种是不飞,还有一种是下个蛋,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 事实上呢,孩子一旦没人陪,生活上可能就不能自理了,而精神上也可能放了鸭子。 不是说陪读就是坏事,关键在怎么陪。王茹的陪读让人感动,就在于她既陪也读,和孩子一起进步,一起成长。自己言传身教,孩子自然也不马虎。而且,陪读中,自己也找到爱好,充实自己,与孩子互为陪伴,互为攻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得飞起来。如果自己高高在上,只要孩子言听计从,这样的陪,能叫什么陪呢?孩子只需读书,而不读人间的责任,生活的能力,能叫什么读呢? 经常读到穷苦人家的孩子,放寒暑假和妈妈一起当环卫工的新闻,那样的场景着实让人感动。那里面不仅有互相依偎的亲情,充满责任感的陪伴,而且,他不正在读着人间的艰辛吗? 既陪又读的陪读,是为了今后的放手,让孩子展翅。让陪读不成为枷锁,从而限制了孩子的成长,王茹温暖的家风,给人启迪。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