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烟壶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积淀深厚,演化有绪。而潮州“巧作玛瑙鼻烟壶”作为中国鼻烟壶艺术中的一种,在技法上汲取古法的精华,并且不断融合潮州本地的工艺美术特点,而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独特工艺品种。 “巧作玛瑙鼻烟壶”的工艺创作是追求物象的似与不似,给观者的感受是藏而不露,用含蓄的表达方式,使人产生无尽的遐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玛瑙因其质地莹润,纹理丰富,作为俏色或巧作鼻烟壶都非常理想:有的随势取形,自然成景;有的镌刻雕琢,遗迹得神而现。其艺术要求按传统的讲究是“巧、俏、绝”。求巧:用料巧,把千奇百怪的玛瑙色彩巧妙运用;求俏:指的是效果,就是俏得不多也不少,达到“增一分太肥、减一分太瘦”的境界;求绝:是在俏的效果上,用其料之巧,俏出韵味、绝无仅有,绝出作品的艺术生命力。这靠的是匠心,以专注换精工。 鼻烟壶创作的第一道工序是型体设计,将脑海中的艺术构思具体实施到材料上。创作前必须以相石之法选好石料,凭借经验和灵感,依据石材因势象形完成艺术构思,这所依靠的不仅是匠人的直觉,更是日复一日的经验积累,只能用心沉淀,不断实践,才能选取到符合创作意图的石材。接下来便是将料去皮退绺,把绺去掉才知其确切走向,使材料本身具有的特点显露于可知程度,然后从料形、颜色出发,以色为依据,尽可能把色用好、用巧,使颜色在产品造型中发挥最佳效果。这时候注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包括瑕疵、微裂,精工细作,甚至“吹毛求疵”,只求那抹艺术美感的完美展现。 实施制作时的打坯工艺,要依靠錾、扣、标、划……的技术,快、准、狠地将所需要的形态雕刻出来,把见面留棱、先方后圆、打虚留实、留料备漏、先浅后深等技巧穿插其中。当然像“汉八刀”的工艺,以矫健、粗犷、锋芒毕露的刀法将形态塑造出来,也是精妙的匠心。力与型的掌握是工艺基础所在,其中玛瑙的多色性也给俏色巧作创造了条件:一个是玛瑙本身所具备的颜色,一个是创作中用色和造型的结合能力。如果在创作中遇见色混,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中国水墨画的形式处理,有深浅之分,又有朦胧之感,必要时留空白处,不加巧色,让人看了觉得意境深远。俏色作品不仅仅要求分清颜色、对比强烈,还要依料赋形,依色赋形,使作品形色相依,与自然形态绝妙吻合才富有情趣。 掏膛工艺是潮州鼻烟壶雕刻最具特色的技艺,刘佳、陈钊杰两位师傅是这一方面的佼佼者。掏膛是制作鼻烟壶与其它玉雕器件截然不同的一个工作流程,同样是中空器皿,玉雕件都有比较便于工具操作的大口径,而鼻烟壶就不一样了,不管壶口多大,内口径只能做小、做长,这样就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掏膛是从壶口定好中心点开始,鼻烟壶的内口径大都是0.5厘米到0.6厘米之间,太大就影响鼻烟壶的工艺质量和档次。鼻烟壶的内壁随着膛壁厚度的减少,风险也就越来越大。制作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速度,急于求成,一定要对雕刻机的速度和工具使用的力度以及内膛厚度都精准把握。每个部位的厚度都要清晰地记住在脑子里,不能有丝毫马虎,一朝不慎,前功尽弃。这方面我们潮州的艺术家称得上技艺精绝,如刘佳师傅创作的“如意形薄边鼻烟壶”,在壶的内口径只有0.5厘米情况下,壶边缘却只有0.3厘米至0.4厘米的厚度,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水上漂”是潮州“巧作鼻烟壶”最具魅力的艺术杰作,其精绝之处便是建立在壶壁极薄这一基础上,而且要通过壶壁的厚薄来控制放到水面时的平衡,使其无论怎样反转,主体图案的这一面始终朝上。我近期制作的《飞鸣栖食》,由于俏色部分比较厚,为了使作品放到水中时有浮雕图案这一面朝上,就必须对背面壶壁厚度稍稍做一点保留,不可一味追求薄,以顾全大局,但依然要确保能“漂”在水面上。一件玛瑙鼻烟壶只有从自身比重2.65降低到比重小于水的比重1.0才能浮上水面,比重小于0.6才有可能把带浮雕的一面浮上水面。壶壁的厚度只能用经验去估计,底掏得越薄,风险就越大。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多少合作伙伴的智慧和心血,体现出潮州的工艺风格:精巧、细腻、和谐、完美。 精修是深加工的一个重要环节,陈幼珠师傅是这方面的高手:精修过程中利用铊和各种形状的磨、削等工具,将雕件的细节勾画出来,去除瑕疵、杂色、绺裂,镂空造型,每一件作品作粗胚时难以完成的细作她都需要细致耐心去完成,甚至有时一件作品还要和蔡雪蓉师傅的打磨工艺不断融合,交替进行。有时一条细小线条刚好完成,打磨过后又变得模糊了,此时就必须再次加深,这是对鼻烟壶雕刻者专注度的综合考验。 鼻烟壶雕刻求精的后期工序就是抛光,有着十多年实战经验的谢丹杰师傅的抛光技术令人叫绝:以铊配上金钢砂或抛光粉等介质,为雕件平底、倒角,最终让其起光、透水,使作品晶莹悦目。抛光是创作中最考验耐性和风险最为集中一个工序,靠的也是力求精益求精的匠心。 一件鼻烟壶单是壶体做到完美还不够,还要配上壶盖、壶匙,才能算是一件完美艺术品。配壶盖,行内也叫配顶,盖和壶之间也要统一,还要和壶身的色彩协调,不能喧宾夺主,重量上要求能轻则轻,这样对壶的浮力才会影响最小。 玛瑙鼻烟壶的雕刻艺术要重视形之外的神韵,这不单是一个雕琢技巧的问题,它与创作者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是密不可分的。雕刻工艺中的境,不只是简单的景象,而是在画面中各个形象之间的呼应恰到好处,在整体协调之中求得细节精致。在玉石材料的选择中要有所取,也要有所舍,对要素的权重,对艺术的外显感知,对玉石纹理颜色的内涵理解,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成败。小小一个鼻烟壶,都需要整个创作群体一起切磋琢磨,耐心找出玛瑙本身具有的特性,通力合作把它的美最大化地体现出来。 经过一代又一代艺人的辛勤耕耘,潮州“巧作鼻烟壶”可谓人才辈出,已经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产业,很多作品获得了各级工艺美术比赛的奖项,在海内外也享有崇高声誉,这充分体现了工艺家们的艺术追求和无私奉献,是一种名符其实的工匠精神。这种宝贵的工匠精神,需要世世代代的潮州人来传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