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折枝花纹银盖碗 碗通常没有盖,唐代带盖碗也属罕见。何家村出土的鎏金折枝花纹银盖碗的碗盖如同一个倒扣的碗,只是略浅、稍大,沿下折成子母口和下面的碗体扣合。《安禄山事迹》中记载,唐玄宗赏赐安禄山的物品有“玄宗赐金花大银盆二、金花银双丝平二、金镀银盖碗二……”特别提到“银盖碗”。这件盖碗的碗内底墨书“卅两并盖”,盖内墨书“卅两并底”,说明盖和碗是整体密不可分。奇怪的是,碗底足内沿还刻“卅两三分”,盖内沿刻“卅两一分”字样。墨书和刻文的重量不一致。 作为银器,称重与标重是严肃认真的行为,涉及到器物本身的价值,不可马虎。为什么会出现不同呢?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刻文一次,墨书一次,这两次称重的时间不同,即刻文是器物制作时刻上的重量,墨书是后来实测的重量。可是刻文的碗底刻“卅两三分”,盖内沿刻“卅两一分”也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如果仔细观察器物会发现,这件碗的碗盖与碗体扣合不紧密,与何家村其它器物器体与器盖丝丝入扣有别。因此很可能原来并非一套,拼合在一起后再称重量用墨书标记。 但这件碗更重要的是花纹,盖和碗的主题花纹是六组折枝花,花和叶肥大,间隔处空白无纹样,这是中晚唐流行的纹样。何家村还有一件大小相仿,造型略同的盖碗,腹部刻折枝串花六株,串花形似葡萄石榴。盖内有“二斤一两并底”、碗内底有“二斤一两并盖”墨书,圈足内沿錾刻“进”字。“进”字錾文令人深思。唐代有地方官向皇帝进奉金银器之事,唐玄宗以后进奉之风兴盛,每逢元旦、冬至、端午和皇帝生日,地方官都要进献财物,既是社会风尚,也是一些买官升迁、行贿邀宠的手段。《新唐书·李绛传》载,元和时“襄阳裴均违诏书,献银壶瓮数百具,绛请归之度支,示天下以信。帝可奏,仍赦均罪”。根据历史背景和银器的花纹特点,这两件器物为德宗时期制造的可能性很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