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名窑之酒器制品因其造型俊秀、装饰精美,颇具文化艺术特色,成为现在拍卖市场最受青睐与追捧的瓷器。磁州窑因地处酿酒业与瓷业并存发展的地区,千百年来,酒文化与瓷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相得益彰。作为我国民窑之杰出代表,磁州窑酒器制品均以当地含铁量甚高的粗质原料制坯,然後上一层白化妆土,经过装饰後,再挂透明釉,烧成後胎体疏松,造型厚实,缺乏如南方瓷器之半透明度与细腻感。但它不求奢华、艳丽,而以质朴、简约的风格傲立于瓷苑之林。有的仅以黑白装饰,朴素无华、不施粉黛,风姿绰约、妙曼动人,成为目前拍卖市场收藏家们追逐的宝物。 在磁州窑酒器制品中,宋金时期之梅瓶、鸡腿瓶,元龙凤坛、四系瓶,明官坛,清酒罂、葫芦瓶等,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艺术特色。品味磁州窑酒器,赏心悦目之感油然而生。 宋磁州窑酒器 宋代以文兴国,从皇帝到平民都垂青文化艺术,整个社会形成浓厚的艺术氛围,这种文化特色亦融入酒器制作中。宋磁州窑酒器制工精致巧妙,器形端庄、清纯,纹饰典雅、秀美。其中尤以洋溢着宋文化神韵的梅瓶为代表。宋磁酒器造型之美,大多由优美线条简洁组合而成,在收藏界获得极高评价,国际学者认为宋磁州窑器物可与定窑碗、钧窑瓶与玉壶春瓶、汝官窑青瓷插花瓶、南宋官窑花瓶等相媲美,诚为中国陶瓷史上非常美之作品实例。 宋磁梅瓶,原称经瓶,实为盛酒器物。器形特点为小口,圆唇,短径,丰肩,肩以下渐收敛,圈足。梅瓶形体的主要部分圆球体实体空间大,以求得最大的容量,便于大量盛酒。梅瓶胎体自腹部向下厚度逐渐增大形成厚重的足部,以降低器形的重心,增加器物的稳定感。梅瓶亦由此形成了盛酒量大、放置稳固且亭亭玉立的造型视觉。 宋磁早期梅瓶多为素白釉或黑釉制品,没有纹样装饰。这类朴实无华的酒器以造型饱满、挺拔俊秀、釉色温润而受人青睐。其後采用了珍珠地刻花、剔花、白地黑剔花等装饰。目前世界各博物馆收藏有许多宋磁梅瓶,尤其是技艺高超的白地黑剔花梅瓶。宋磁还产一种墨绿釉鸡腿瓶,亦属盛酒用器,形体上通常有几条旋纹,借以增强器形强度,减轻重量。此类酒瓶经整理有4-5种规格,亦表明其有用于不同的计量。黑釉鸡腿瓶也是当时民众广泛使用的盛酒器皿。 金磁州窑酒器 金是与南宋政权相对峙的女真人统治的国家。宋《武林旧事》载:金“七夕佳节,多尚果令,茜鸡钉杯盘,以酒为乐大抵中原旧俗也。”金磁州窑继承与发展了宋瓷文化及其艺术精华,酒器制作攀上新高峰。 金磁酒器有瓶、罐、盆、缸类,纹样装饰以白地黑花绘画为主,有刻花、剔花、黑地白花、宋三彩、饴釉釉下刻花、红绿彩等装饰技法。观台窑出土一件草书写有“酒”的瓷盘,笔锋潇洒,飞龙走蛇。唇未沾酒间,却已在空气中嗅出了盈盈酒意。 金磁酒器,外展风采,内蕴锦绣。如一件白地黑彩文字花卉梅瓶,造型修长、纤细,有亭亭玉立之感,蕴藉有浓郁的造型神韵;绘画风格粗犷中暗隐锦绣,画匠用每组三条弦纹五组分割线,将器体分为四部分,各画一种纹样。环肩处诗句是“古半夜灯前十年是一盼随雨到心头”。这里“古”应为“孤”的别字;“半”亦为“伴”,似应读为“孤伴(古半)夜灯前,十年是一盼,随雨到心头”。是描述金代读书人,为取功名,长期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又刚好与雨天的自然气象契合,表达了他们内心的孤独、苦闷与惆怅。从这件金磁梅瓶盛酒器上,我们获悉了金代的知识分子进取心绪与生活状态。该梅瓶集造型、书法、绘画与文学之美于一体,不愧为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还有一件金磁观台窑白地黑彩“风吹十里透瓶飘香”梅瓶。使观赏者看到文字,似乎闻到了酒香,令人陶醉。 元磁州窑酒器 元时,宫廷会在过春节时举办全年宴,酒为重要招待饮品,甚喜爱饮马奶酒、葡萄酒、羊羔酒与果酒。蒙古人保留浓厚的游牧生活习俗,行骑马,住帐篷,戴斗笠帽等,此生活习俗对元磁酒器艺术产生深刻影响。 元磁酒器有梅瓶、龙凤坛、四系瓶、玉壶春瓶、马上杯等。龙凤坛是元磁主要酒器制品。造型特征为圆唇,直口,鼓腹,收底,圈足,造型体现为一个圆球体,最大限度增大容积,减少许多不必要造型因素,降低高度,增加器物稳定感。蒙古人住帐篷的习俗,均席地而坐,坛体上的纹饰正好适宜俯视角度。 四系瓶为元磁最富代表性酒器制品。瓶口外撇,长径,瓶形略如橄榄,腹部稍肥大,径肩之间按有四个带筋的系耳,瓶体上半部呈白色,下半部呈黑色,口部及瓶内施黑釉,圈足。此造型很方便手提或骑马携带。一件写有“酒色财气”的四系瓶酒器,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这四种事物的体会与感受。 元磁酒器有刻花、黑釉、饴釉、三彩、翠蓝釉等装饰。尤以笔绘白地赭彩为主,绘画或书法,笔锋雄健、草率,体现出雄浑大气、不拘一格的内在气质。元磁酒器文字书法多为唐诗、宋词、元曲,诸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名句,以及“风花雪月”、“沉醉东风”、“一枝花”、“一半儿”、“金盏儿”、“蝶恋花”、“江天暮雪”、“烟寺晚钟”等,表现出很高的文学修养与艺术境界。有的在酒坛、酒盆画以龙凤、牡丹、菊花、花鸟、水禽、鱼纹等。还有写“无深巷”、“梨花白”、“金波玉液”、“竹叶青”及“羊羔酒”等酒名,这些名酒均产自北方,酒器在彭城订制。有的酒器用行书或草书写有“酒”、“酒海”、“酒盆儿”、“一色好酒”、“好酒江来”、“一醉解千愁”、“三杯和万事”等丰富酒令、酒语,以此表现对酒的赞颂与人的情感。元磁彭城窑生产的酒器有黑、白釉“内府”瓶。黑釉刻“内府”字款式应为供御酒瓶。因为它们与20世纪70年代北京故宫出土的“内府’瓷片相同,说明磁州窑为元宫廷生产的御用瓷器。元磁酒器使用高温釉上彩装饰,受窑内还原气氛影响,白地黑彩常变成赭彩,很显然这是为了适应快速大批量生产方式的结果。这件元彭城官窑“内府”款梅瓶,造型巧妙,空间留白很多,惜墨如金。白地上仅有的“内府”两个黑字,显得格外清晰、古拙,着墨虽不多,是一件非常美的作品。 明磁州窑酒器 明磁州窑生产地均集中于彭城镇,彭城成为全国重要的酒器生产基地。明《游鼓山滏水记》中记载:“彭城陶冶之利甲天下……岁输御用若干器,不期甲天下哉!”明政府在彭城设立官坛厂40余所,专门为宫廷生产盛酒用官坛。《嘉靖彰德府志》云:“彭城厂,在滏源里,官窑四十余所,岁造磁坛纳入光录寺(司)。”仅弘治11年(1498年)进贡于皇家瓶坛达11936个。这类磁坛均为盛酒器物。明代供御的官坛还有写着酒名“秋露白”墨款的,体现了当时宣传官酒的品牌效应。 明磁早期酒坛器形仍继承元风。到了明中後期,彭城官坛酒器造型发生变化。坛腹收敛,高度增加,常自腹部以下急收至底足,最大盛酒量在上部,因像鸡腿故称之为鸡腿坛。酒坛容量分五、七、十瓶坛,是以瓶作为计量单位。明代磁州窑酒器产品除传统的白地黑花装饰外,还有孔雀蓝釉下黑花装饰的高档梅瓶产品,纹饰有仙人图、仕女、花卉等图案。明磁酒器充满了一种醇厚、明快的文化艺术气息。故在拍卖市场上价格不菲,并逐渐引发人们更大的收藏兴趣。 清磁州窑酒器 清磁州窑酒器制品,流露着一股率真、朴拙的氛围。据清《磁州志》记载:“磁器产彭城镇,置窑烧造缸,盆,碗,炉诸种有黄、绿,翠,白,黑等……仅供肆店庄农之用。”进入清代,磁州窑成为纯粹的民窑,产品朴实无华,品种仍很丰富,行销于我国北方十三个省市地区。生产出很多实用而美观的酒器产品,如酒罂、酒瓮、酒嗉子葫芦瓶等。磁州窑传统的白地黑彩与後来崛起的民间青花装饰,都有精品留世。 一件盛酒用的白地黑彩诗画葫芦瓶,造型为小口、细颈、上腹细瘦,下腹短胖,重心下移,增加了稳定性。瓶体、纹饰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形如上小下大的束腰葫芦,故名葫芦瓶。在我国民间葫芦瓶谐音意喻“福禄瓶”,寓意幸福吉祥。该瓶体型饱满,线条流畅,淡淡的浅黄色胎,柔和悦目,给人美感,引人遐思。葫芦瓶绘竹叶纹纹,昂扬向上,有着极具旺盛的生命力,蕴涵富贵、平安、长命百岁之美好寓意。 磁州窑酒坛,在其造型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还有以文字和花卉装饰的作品,这类酒器往往会增添饮酒者与卖酒者的兴趣。在黑釉酒器作品中,有一种依靠窑变产生釉色美的黑釉酒器,虽然它们不施粉黛,但在漆黑的黑釉底色上出现了宛如满天星的窑火效果,依然很耐看、耐用。 千百年来,磁州窑与酒文化结下深厚渊源,汲取丰富文化精髓与艺术营养发展壮大,成为我国蜚声中外的一代名窑。近年来,磁州窑酒器的收藏、鉴赏与研究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著名藏家马未都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曾直言不讳地将磁州窑梅瓶视作其博物馆内最心仪之瓷器。 目前,磁州窑作为著名的老窑,其酒器藏品之价位,在拍卖市场上相对还比较低,但却有着很大的升值空间。因此收藏几件雅俗共赏的磁州窑老窑酒器,将会有一本万利之得,何乐而不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