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手机版
|
高级搜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首页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
国学组织
国学典籍
诗词名句
文化史
搜索
检索标题
智能模糊
搜索
热门标签:
未知
命理杂谈
陈景展
道家文化
经文注解
奇门遁甲
陈友冰
明一法师
周公解梦
《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城市文化
>
文化景点
>
“江南桥乡”金泽
http://www.newdu.com
2017-12-24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在桥梁界,金泽却拥有不小的名气——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内,至今还完好地保存有年代跨越宋、元、明、清四朝的近10座古桥,并享有“江南桥乡”的美誉。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水港、古桥、河岸人家,这样惬意而舒适的景象并不是只有姑苏才能看见的。在上海市青浦区西南部沪、苏、浙交界处,有一处至今保留明清风貌的江南小镇——金泽。据记载,金泽历史悠久,早在公元960年前(宋初)就已建镇,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虽然,金泽不如周庄等水乡知名度高,但是在桥梁界,金泽却拥有不小的名气——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内,至今还完好地保存有年代跨越宋、元、明、清四朝的近10座古桥,并享有“江南桥乡”的美誉,也有人称之为天然的“古桥博物馆”。
四朝古桥傲立风霜
听当地居民说,金泽镇内河港交错,津梁密布,古有“四十二虹桥”之说。后历经沧海桑田、自然变迁,目前仅存7座古桥及1座改建过的古桥。这些古桥建筑技艺精良,历经千百年风霜,承载历史变迁,依旧保存完好。
二月的金泽烟雨迷蒙,行人寥寥。青石板造就的长街古巷沿河而伸,灰瓦白墙的明清古宅依水而立。记者沿着依河而建的上塘街、下塘街,由北向南寻访,依次走过林老桥、万安桥、天皇阁桥、普济桥、放生桥、如意桥、迎祥桥这7座不同朝代的古代桥梁,恍惚间,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那已远去的情怀。
现存的7座金泽古桥按主体结构划分,可分为拱式桥和梁式桥两类。除迎祥桥以“连续简支梁结构”闻名江南外,其余6座均为拱桥,桥身小巧玲珑,具有典型的江南特征。
在上海,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桥共有两座,普济桥正是其中之一。普济桥,俗称紫石桥,又名圣堂桥,建于1267年。桥长26.7米,宽2.75米,单孔,拱径10.5米,拱高4米。拱圈上镌刻着“咸淳三年建”题款,桥身侧面的青苔、低矮石护栏的坑凹,似乎诉说着古桥的历史沧桑。踏上台阶,感觉桥面略呈弧形,坡度平缓,这也正是宋代石拱桥的显著特征。据专家介绍,普济桥的拱圈砌置与赵州桥相同,桥身采用紫色武康石料建造。据说每当雨过天晴,阳光照射,紫石便会发出晶莹的光泽,犹如珠宝镶嵌其间。
位于金泽镇市河最南端的迎祥桥,桥面两侧居然没有护栏。记者向常年居住在桥边的老人咨询后得知,此桥为江南著名的元代桥梁,相传蒙古骑兵好策马疾驰过桥,故而不设护栏。据桥旁的石碑记载,该桥为五跨平梁石桥,是一座砖、木、石混合结构的五跨简支梁石墩梁式桥。每跨桥柱均由3块长青石并列组成,上横石梁,梁面凿有半圆形凹槽,上架楠木作纵梁,纵梁上再铺砌小青砖作为桥面,桥面两侧复贴方形青砖。仔细观赏该桥,桥体优美,桥面略呈弧状,犹如一道彩虹卧于烟波之上。
演绎独特“桥庙文化”
上海市青浦区公路(市政)管理署原副署长谢天祥曾对青浦地区的古桥作过深入调查,并对当地古桥建筑和古桥文化有很深研究。据他介绍,金泽古桥的建材、建造均依靠外来,建筑工艺精良。金泽镇还具有独特的“桥庙文化”。不大的古镇曾有寺庙二三十座,几乎每座桥旁有庙,每座庙边有桥,有的小庙甚至就附设在桥上,久而久之形成“桥桥有庙”、“庙庙有桥”的独特景观。至今,金泽仍保留有庙会,一年两次。
现在在小镇上看到的庙宇大都是重建的。如颐浩禅寺就是在该寺遗址上部分按原样重建和修复的,寺中遗留一株700余年的古银杏树,一方“松江府颐浩寺碑记”石碑、若干大殿方形柱础,以及一块相传为赵孟頫所作的“不断云”石刻。《松江府志》有“虽杭之灵隐,苏之承天,莫匹其伟”的记载,只能令今人遥想其当年之宏伟。
金泽独特的“桥庙文化”引起了民俗学家的注意。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田兆元表示,金泽庙桥结合的形态,开拓了桥文化的空间,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他建议恢复更多的庙桥,以使金泽桥文化能以完整的形态呈现于世人。
关于桥梁的命名,田兆元解释说,水除了隔绝道路,还容易发生灾害,所以安济、如意、平安、吉庆这样一类带有吉祥祝福之意的词汇成为很多桥梁命名的首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上一篇:
“镇川之宝”:四川都江堰
下一篇:
金溪竹桥古村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栏目列表
城市映像
城市人文
文化景点
随便看看
时光流淌 接续守望 武汉大学研究团队
语文信箱:副词“曾经”不宜单用
李白、李璟、李煜词词析
教育随想:从“君子不器”看教师发展
“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故事
王蒙:善哉《孟子》,甚可读也
真实的慈禧太后:贡献、幸运与悲凉
从“金闹钟”到“金棕榈”
地名读音如何“名从主人”
尊师重教的风尚何必“物化”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儒学
道学
诸子百家
琴棋书画
十二生肖
传统文学
传统节日
中国戏剧
中国建筑
语言文字
传统中医
宗教哲学
民间工艺
中华武术
地域文化
民风民俗
衣冠服饰
四大雅戏
动物植物
器物随身
饮食厨艺
茶文化
酒文化
传说神话
神妖鬼怪
中华民族
非遗文化
中华礼仪
易学文化
家谱族谱
拜师学艺
城市文化
古玩收藏
修行人生
教育
军事
科技
其它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当代人物
近现代人物
古代人物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启蒙国学
青少年国学
国学教材
国学讲堂
国学题库
正蒙学堂
格物致知
明德讲堂
家庭教育
慈孝文化
学校教育
师道尊严
品读经典
其它
国学常识
入门概说
历史
天文地理
语言文学
哲学宗教
儒学
教育
政治军事
科技
典章制度
礼法民俗
国学典籍
艺术美学
衣食住行
称谓文化
古物
其它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
学科建设
学术史话
学人与机构
论著评介
综合述评
它山之石
中外交流
中国形象
走向世界
翻译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