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读经明义丨《春秋》:自强不息 敬终如始

http://www.newdu.com 2017-12-25 腾讯儒学 朱偲 参加讨论

    文/朱偲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在亚欧大陆其他群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同时,华夏民族历久弥新,始终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华民族身上这种自强不息的生命力来自于五经等原典的教益。长期以来,原典的精神通过帝王经筵日讲或士人科举考试,被一代代的继承和发扬。
    
    敬终如始而不可懈怠(资料图 图源网络)
    《春秋》在五经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它以历史的形式告诫后人要自强不息、敬终如始而不可懈怠。
    这一点在评价齐桓公时得到了体现。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他即位初期,北方和南方一些部族势凌中夏,狄人灭掉了邢、卫等国,山戎威胁着燕国,南方的郑、许等国也受到楚国的威胁,各诸侯国内部也政局不稳。在此危机之下,“桓公救中国,攘夷狄,卒服楚”,并跟天下诸侯约法四章——“无贮粟,无障谷,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使得一度不绝如缕的华夏文明转危为安。孔子曾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其实也是对桓公功业的一个准确评价。
    
    桓公救中国(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但《春秋》并没有对齐桓公一味肯定,对其晚年的懈怠提出了明确批评。桓公自召陵之盟服楚后,志得意满,不思进取,在管仲等人去世后,重用易牙、竖刁、卫公子开方等小人,盟国江、黄受到楚国攻击,他不去兴师问罪,却置若罔闻、姑息养奸;在他病重时候,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争立,齐国政局长期不稳,以至他死后长期不葬,尸虫都流出了户外。此后,桓公后世子孙齐顷公、齐灵公、齐景公等均以兴负霸业为己任,但皆不如意。终春秋之世,齐国也在没有重现桓公时的无限风光。
    稍后的鲁国君主文公为政懈怠,长期不理朝政,也不参与国家重要仪式,结果大权旁落,三桓开始做大,此后时代执掌鲁国,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等到他的后人鲁昭公、鲁哀公等想收回旁落的权力、有所作为时,已是大势已去、不可挽回。
    
    后唐的李存勖(资料图 图源网络)
    后唐的李存勖情况也类似,前期想着报仇雪耻,终灭燕、梁,后来想着大仇已报、功成名就,不再卧薪尝胆、砥砺奋进了,结果落得个身死国危。欧阳修有鉴于此,总结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
    正是有鉴于《春秋》中所阐明的自强不息、敬终如始的道理和后世的历史经验,诸多有作为的君主,积极汲取经验和教训,励精图治,终有一番作为。如清代皇帝就奉“勤政爱民”为治国名言,并时时以“清慎勤”要求臣工,康乾盛世由此成就。
    
    清代皇帝就奉“勤政爱民”(资料图 图源网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启示我们要始终保持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不要因取得了一定成绩就产生要喘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只要生命没有止息,人的拼搏奋斗就不应该停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