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与科学 >

道家审美观与时间问题研究方法论(五)

http://www.newdu.com 2017-12-26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因此, 笔者试图从时间问题的角度出发,以先秦道家典籍文本为对象,来关注时间与审美的关系问题。综观古今中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感和时间观; 各个时期的时间观也是不同的。我国先秦典籍中也蕴涵着丰富的时间观和审美观。审美观方面,国内已有不少古典美学史论著从宏观的角度加以研究,但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仍不够全面系统、具体深入: 时间观方面,也有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 但专门性的研究仍不多。进而观之,尽管先秦典籍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 但专门从文本解读角度全面系统研究其哲学美学思想的成果几乎没有,从哲学理论高度研究其中时间观与审美观之关系的成果也是寥寥无几。因此,深入探讨先秦道家典籍中的时间观及其审美观,成为本研究的焦点问题。当然,我们要面对的首先是现实的世界,所以时间问题首先是一个历史的问题,是一个可以考辨和研究的问题。
    
    比如,面对先秦道家典籍《老子》和《庄子》 ,我们既想尽量弄清楚这两部典籍成书的时间年代,也想尽可能了解作者老子和庄子所生活的历史年代及其生卒时间。而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不仅要对历史时间的发展变化情况( 如历法、 朝代)有充分的了解,而且要在“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材料等基础上进行考证。更关键的在于,历史时间所面向的世界并没有完整地保留所有的真相,反而是随着时间流逝而面目全非,是无法还原的,也就是说过去的事情如果没有被人或物“记忆” 到现在,那么现在的人也就没有足够的“人证”或“物证”去推知过去发生的事情。
    这一历史时间规律告诉我们,人类要想追忆过去是很难的,而且离现在越久远就越难追忆和求证。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往往违背这条规律,运用不真实的“记忆” 材料或没有实证的思想试图还原过去,以致经常把假象当作历史真相。笔者在研究老子和庄子其人其书时,就发现了一些不切历史实际、缺乏史料佐证的研究结论,严重干扰了人们对该问题的研究。于是,笔者试图从历史时间问题的角度,对一些相对可靠的文本材料加以梳理,更清楚地认识过去历史所遗留的许多问题,而对一些没有根据的“结论”予以反驳和质疑甚至是推翻。
    对于《老子》和《庄子》,最值得研究的是其核心思想问题一一而这个问题是与时间问题密切相关的,所以笔者侧重研究的就是这两部著名的道家原始典籍所具有的时间观,及其对待事物的审美观。审美观,乃是对审美问题的看法。如果说时间问题是人类生活的出发点问题,那么审美问题则是归宿点问题。反之, 也是说得通的。这当然是相对于人类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而言的,而不是绝对的说法。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类生活和生存首先离不开时间的观念,那么时间观的形成就是人类进入文明化时代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而人类生活和生存同样离不开审美的观念,没有审美的观念就会失去生活的方向和理想,也就会失去希望和乐趣,那么审美观的形成就是人类文明时代必须不断探讨的问题。
    不难发现,人类的时间观与审美观是相互联系的: 只要有时间的观念,就有审美的观念: 时间观决定了审美观。而在某种意义上,时间观与审美观是统一的。 究竟是在什么意义上才是如此呢?对此,笔者也试图通过《老子》和《庄子》 文本的解读和研究,来回答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选题,在我看来也是比较有意义的选题。主要难度有三: 一是先秦典籍向来以难治著称,不仅文字、思想难懂,而且连选择文本都有困难。 尤其是大量出土文献的面世,使该时期的许多问题变得悬而未决,需要再次加以考辨和梳理。二是关于时间问题。从时间问题的角度来理解早期文化典籍, 有助于正确认识早期哲人的各种具有创见的思想。但是,时间问题却是非常复杂的,在语言表述方面难以准确。尤其是对时间问题的理解,不仅中西方有差异,不同时代不同人的看法都有不同,而且在语言表述方面难以准确。因此,想从典籍文本的字句中梳理出一系列时间观,很难作出准确的说明。三是关于审美问题。审美活动是人类最主要的精神活动之一,在许多方面都有涉及。先秦诸子典籍,可以说是记载先秦诸子审美活动的活化石,蕴涵了许多独特的审美思想和观念。但是,要从典籍文本中全面客观地提炼出与审美相关的主要思想,却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 除了要多花时间解读文本外,还要查考和浏览大量的研究材料和研究成果, 甚至要经常思考一些玄而又玄的问题。众所皆知,《老子》和《庄子》 是以“道” 为中心来讨论问题的,并由此形成一系列与“道”相关的语言、 思想和方法。由于本研究是从“审美与时间”的角度切入,所以无法回避探讨“时间与道的关系” 、“审美与道的关系”等问题。
    从目前情况来看,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几乎没有,即使是一些侧重研究先秦诸子典籍时间观的论著也没有实际进入对“道”的时间性研究。诚然,没有前行者的开道,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主要是缺少可用于解说文本和建构理论的表达语言。这就要求本文必须再虚设一些新的话语,并在文本语句蕴涵的意思中寻找合适的解释词语和方式。“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这也决定了本文的解释话语,难以透彻地表达笔者对文本所能达到的各种理解,甚至是造成读者的误解。为了尽可能弥补这一缺憾,本研究运用“笨拙”的解说方式,老老实实地从文本出发,尽可能在文本原意的基础上解读、阐释、归纳、发挥,然后再加以总结和评价。尽管这种思路和方式在本研究中有很大的帮助,但笔者仍非常担心由于与规范的论文写作形式有所不同而被以为是一种不成熟的学术行为。所以,笔者真诚希望这种尝试性的做法能够得到人们的理解。在先秦道家典籍中,《老子》和《庄子》是最为重要的。对这两部典籍的研究,已有不计其数的成果。 有鉴于此,本研究并不追求全面和系统,而是追求深刻和创新,也希望能对一些热点问题的讨论发表一点独到见解,以期能起到补偏救弊的作用。具体而言,本研究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时间问题为视角,以哲学美学关系为中心, 在注重历史考据、典籍文本与义理思想相结合的同时,运用还原语境和纵横比较相结合的方法来诠释文本思想,试图从审美与时间的角度来诠释先秦道家典籍的审美观念。
    (转载自百度文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