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篇 超光速通讯第八实施方案(一) 有了《对超光速通讯第七实施方案的思考》(一)、(二)、(三),三篇文章的铺垫,构建超光速通讯第八实施方案就有条件了。 一、组成最大纠缠的“氢原子A——氢原子B”系统 将甲地的氢原子A。的原有电子剥离之后,使牛郎电子P与之结合,并处于该氢原子的第二能级,形成新的氢原子A ;将乙地的氢原子B。的原有电子剥离之后,使织女电子Q与之结合,并处于该氢原子的第二能级,形成新的氢原子B ;具体的量子态对应如下: 在氢原子A中的牛郎电子P的量子态为 N=2、L=1、M= +1 ,自旋S = +1/2 ; 在氢原子B中的织女电子Q的量子态为 N=2、L=1、M= —1 ,自旋S = —1/2 ; 以上的量子态表明,甲地的牛郎电子P和乙地的织女电子Q的全部对立量都能达至守恒,有着完整的最大纠缠含义,氢原子A和氢原子B组成了最大纠缠系统。可参阅 “第159篇 对超光速通讯第七实施方案的思考(一)”一文。 二、牛郎电子P振荡元(即氢原子A)携带I(t)信息 使牛郎电子P振荡元(即氢原子A)携带I(t)信息的方法,简而言之: 使在氢原子A中的牛郎电子P在第二能级(N=2、L=1、M= +1)和基态能级(N=1、L=0、M=0)之间跳动。 在基态能级时的氢原子A,相当于发射W波的半波振子,在第二能级时的氢原子A,相当于发射W波的全波振子。可参阅 “第160篇 对超光速通讯第七实施方案的思考(二)”一文。 当牛郎电子P在两个能级之间跳跃的量子态变化,相当于发射的W波的波长在变化。而在该能级停留时间的长短,则相当于发射该W波脉冲宽度的长短。 总而言之,是用发射的W波的波长变化和W波脉冲宽度的变化来实现I(t)信息的携带。 三、织女电子Q振荡元(即氢原子B)接收I(t)信息 织女电子Q振荡元(即氢原子B)接收I(t)信息的方法,简而言之: 1、当甲地的牛郎电子P由第二能级跳回基态能级幅射光子ν之时,在乙地的织女电子Q同步由第二能级跳到基态能级,同时幅射一个光子ν ; 2、当甲地的牛郎电子P由基态能级跳到第二能级,吸收光子ν之时,在乙地的织女电子Q吸收光子ν,同步由基态能级跳到第二能级。可参阅 “第161篇 对超光速通讯第七实施方案的思考(三)”一文。 织女电子Q通过这种符合波尔互补原理的互动而感知牛郎电子P发来的W波信息。 四、泵源——光场 刚才讲到:当甲地的牛郎电子P吸收光子ν,由基态能级跳到第二能级之时,在乙地的织女电子Q吸收光子ν,同步由基态能级跳到第二能级。 为了让织女电子Q、牛郎电子P有条件吸收光子,由基态能级跳到第二能级,需给牛郎电子P和织女电子Q泵入能量。为此,要给牛郎电子P和织女电子Q各提供一个对应的、合适的光场,即光场A和光场B,为吸收光子ν留下方便。还是那句话,聪明的织女电子Q(还有牛郎电子P)自己会知道怎么办。 五、自动寻觅对准原理 W波通讯有方向性问题,要求纠缠粒子对的两振荡元处于一条直线上。这事做起来看似非常之困难,其实不必过份操心。 因为织女电子Q振荡元(即氢原子B)和牛郎电子P振荡元(即氢原子A)会自行相互寻觅,自行相互对准,直到达至满意的解决。请参阅 “第158篇 超光速通讯第七实施方案(三)”一文中的有关内容。 纠缠粒子振荡元之间的这种性质,可称为纠缠粒子振荡元自动寻觅对准原理。 第163篇 超光速通讯第八实施方案(二) 六、第八实施方案的原理示意图 本方案的原理示意图附于文后,工作原理不作过多重复,可参看前面的相关讨论,简言之: 1、在甲地,I(t)信息输入到脉冲密码器,转换为带I(t)信息的密码脉冲,经I(t)信息调制器处理之后,再送入牛郎电子P振荡元,使牛郎电子P振荡元发射的W波承载I(t)信息。 2、在乙地的织女电子Q振荡元收到牛郎电子P振荡元发来的信息,经微弱电信号输出器的处理,送入电脑解密器解密后,得到I(t)信息。 3、当织女电子Q振荡元(氢原子B)转为担任发射信息,牛郎电子P振荡元(氢原子A)转为担任接收信息之时,只是角色互换而已,工作原理是相同的。 七、第八实施方案与第七实施方案的区别 两种方案预示了两种可能的情况,主要区别在于: 在第七实施方案中,纠缠电子对总是处于不同能级——牛郎电子P处于氢原子A的基态能级,织女电子Q处于氢原子B的第二能级;或者,相反。 在第八实施方案中,纠缠电子对总是处于相同能级——牛郎电子P处于氢原子A的基态能级,织女电子Q处于氢原子B的基态能级。或者,都处于第二能级。 (转载自张天健_560的博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