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与科学 >

风水的环境学解释

http://www.newdu.com 2017-12-27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1、何为中国传统“风水”
    传统风水理论是用来指导环境规划的总体思想方法。风水理论中包含着一套选择聚落、住宅和基地的技术性方法,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选择一块具有地理优势的地势、地貌。风水的范围不仅是指实体环境方面的地景,也包括一种世界观和心理层面的因素。俞孔坚在《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一书中,称风水学说为“通过对最佳空间和时间的选择,使人与大地和谐相处,并可获得最大效益、取得安宁与繁荣的艺术”。
    2、研究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目的
    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与中国古典园林都是几千年流传世界广为人们熟悉的国学,也是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可以说,我们要研究中国思维、中国信仰、中国观念等组合而成的中国文化,应该从整个通俗的世界出发,因为:文化精英和圣贤之书外面的通俗世界拥有巨大的力量,它们以另一种方式承传着上古至今属于中国人的心里信念,传承者极大量、极深刻或浅显的民族记忆和传统。风水,就是中国通俗世界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揭示了中国一切改变和所谓的进步袭象之下,不为所动的民族信念本体,揭示了汉民族性格、心理、思维深处的内容。
    
    3、风水的环境学解释
    3.1 得水
    《葬经》曰:“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水源丰富,其一,满足了人们的生产活动;其二,通过蒸发作用,能使空气保持一定的湿度,从而利于人们生活。
    地理环境的风水宝地谈到的水包括地表水、地下水两种类型。就地表水而言,水的流速、流向及位置不同会产生的效果不同。水源深长则吉,河流环抱悠扬,流速平缓者吉,如果是湖泊,一平如镜者吉:相反,水源短浅、水流笔直,来势凶猛者凶。从水文学来讲,水源深长,则说明水源丰富,能够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悠扬平缓的曲流则说明该流域多数情况下属于河流中游,河流宽广平坦,泥沙的堆积作用和搬运作川基本平衡,一般情况下不易发生洪水灾害;而一平如镜的湖泊则反映了较好的气候条件,如微风轻拂等。相反,短浅笔直湍急的水流则说明该区域有属于河流的发源地,山高谷深,河流下切侵蚀,溯源侵蚀强烈,易发生洪水和地质灾害。从水的流向及位置来看,住宅地若位于河流的凸岸(河曲之肉)为吉地,凹岸(河曲外侧)为劣地。从水文学的角度看,在河水水流的冲刷作用下,凹岸的大量沃土,随着时问的推移,在凸岸逐渐淤积,因此在凸岸定居会获得越来越多的宅基与耕地面积,非常有利于生活和生产,而在凹岸则会得到越来越少的土地。
    就地下水而言,有优质地下水的地方,常披风水师称为吉地。相传在“圣贤之乡”的曲阜城南,就有优质地下水,传言喝了此水能使人更加聪明,当年的孔子、颜回就是喝了此水成为圣人的,今天,经人们多次勘探和水质化验结果表明,该地下水含有丰富的钠、钙、镁、铁等矿物质,并含有与人体健康有关的锌、硒、锯、钴、钼等微量元素。相反,地下水质不好的居民点,人们常出现一些怪病。
    3.2 藏风
    风水中“风”的主要作用是对气产生影响,即所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正像人体有经络穴位一样,大地也有经络穴位,有经络穴位的地方是生气连贯和生气出露的地方。风水认为,有生气出露的地方,应保持生气旺盛,不得让地中生气敢逸,如《葬书》中说:“葬者,乘生气也”,“行止气蔷,化生万物,为上地也。”可见,“藏风”是为了达到“聚气”的目的。
    概而言之,“藏风”的最终目的是保持小环境(或气场)的生气不被散失。生气者,地理之主从,故察生气为第一要义,”风水环境围合要求“气不外溢”,它阻挡寒流,迎纳季风,增加雨量,争取日照,形成相对稳定的良好小气候区,使之更具创生的活力,这对于山水植被和农作物生长,以及人的生态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围合封闭的景观决不是完全封闭不通的,在围合的空间中有水口和气口与外界相联系。风水中讲求“观龙脉”、“察气势”,在气候风向上把握主山二翼配合与山终起伏走向,以利对北风强度的分化削弱。注重“气”与“形”的共生关系,“凡山形势甭伤,其气散绝谓之死”。如果地形地貌改变过甚,小气候便不复存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3.3 朝阳
    风水学强调城市与建筑的“面南朝阳”,这既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又有着非常合理的科学依据,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与‘周易)之学有种密切的关联。
    《周易说卦》曰: “圣人面南而听天下,”后世人谓帝王统治国家的方略为“面南之术”,即源于此。此外,中国的天文星图是以面南而立仰天象而绘制的,地图是以面南而立用俯视地理方法绘制的。所以中国古代的方位观念也很独特:前南后北,左东右西,而与今天人们普遍使用的源自西方的方位恰好相反。
    这种“面南朝阳”思想的产生,又是由它特定的环境特点所决定的。因为中国处于北半球中,阳光大多数时间都是从南面照过来,人们的生活、生产是以直接获得阳光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人们的采光的朝向必然是南向的,再者,面南而居的选择亦与季节风向有关。中国境内大部分地区冬季盛行的是寒冷的偏北风,而夏季盛行的是暖湿的偏南风,这就决定了中国风水的环境模式基本格局应当是坐北朝南,其西、北、东三面环山,以抵挡寒冷的冬季风,南面显开阔,以迎纳暖湿的夏季风。
    3.4 相土
    山之土质组成直接关系到植被形态,因此风水论中鲜明提出“生气为形,土色是观“的基本方法,气与土的关系也就是绿化与土壤的关系,并进一步论证“地有佳气,随土而生。气之聚者,以土沃为佳,山之美者,以气而吉”。好土有好林,好林护好土,共生关系不言而明,所以风水术讲求“相土尝水”,有整套的“观土色”实践经验,是前地质学与前土壤的总结,是农业文明的成果。好的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画荚圈集说》中要求居住地区要土地肥沃,土质细嫩坚实,光润温和,不过于潮湿。
    风水术选址中提出穴位土壤以“五色土”为佳,这从土壤发生原理分析,此种新型的土壤只能出现在成土条件稳定的地段,黑、红、黄、白、灰各色土层分化明显,说明此地段未遭流水、风沙侵蚀,当然也是地基稳定,可免遭灾害的地方。风水术中,以量土称重的方法和观察土地容积变化来确定穴位点,以土壤质地匀细来推断基底的承载力。这些正是土壤学中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内容。一般粉砂质土壤和粘质土壤,质地匀细,毛管作用强,容重大,承压力高。因此,北方的黄土、南方的第四纪红土就称为建筑选址的好团。
    3.5 树种要求
    风水对绿化有许多特殊规定。树木种植的总规则是力求舒适,借此减少来自大路的嘈杂混乱和灰尘浑浊,给人以宁静的环境;但树木有不可太多,如不可在大门前种树,因为大树在大门前不但阻挡阳光生机进入屋内,同时在屋内的阴气也不容易捧出。
    3.6 方位原则
    “门庭前喜种双枣,四畔有竹木青翠则进财。”这些植树的宜忌,并不全是迷信,其中有一定的合理性。宅东因东南风所带来的雨水,较为潮湿,故宜种近水的杨桃;宅西种速生、枝叶繁茂的榆树,有利于遮蔽西晒与挡风;梅树树干较小,种在宅前,既可点缀环绕,又不会影响通风与视线;杏树耐寒,故可将其栽于宅北。至于江南民居,四周常常栽竹,既蔽阴又迎风。鸡喜居竹林,因为根部多小虫可食,且竹林之根要松,经鸡的爬梳,有助于竹的生长,两全其美。
    4、结语
    中国的传统风水理论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财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因此,我们应该在尊重和继承它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现代环境理论并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研究、应用并推广,让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在21世纪走向回归和升华。
    (转载自百度文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