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道”物理学承认排斥 “道”物理学在抛弃惯性观念之后,引入排斥的时机已完全成熟。 一、前人对排斥的思考 在牛顿力学里没有斥力定律,大多数物理学家似乎都盲从了,或许有物理学家寻找过,惜无收获而依了牛顿。唯有少数哲学家,保持着清醒。 康德(1724—1804)说:“应当只用引力、斥力来说明大自然的秩序发展。”康德又说:“关于斥力,牛顿说得不那么清楚。” 黑格尔(1770—1831)说:“‘一’的否定的自身关系就是排斥,这排斥作为多个一的建立。” 黑格尔又说:牛顿“既然假定排斥为非有,对于斥力的规定也就得不到更多的结果。” 马赫(1838—1916)说:吸引和排斥就是运动的根据,“当我们谈及物体的吸引和排斥时,不必想象其它更深刻的原因。”但牛顿那里没有排斥,他颇失望。 二、道家哲学的观点 在道家哲学看来事情很明白,在牛顿力学里,没有与吸引对立的排斥,与老子的“反者道动律”不相符合。这应是牛顿体系的重大理论问题。 三、“道”物理学承认排斥 道家哲学指引下的“道”物理学承认排斥,并认为在自然界中,排斥应当广泛存在着。事实上,在抛弃了惯性观念之后,也必需引入排斥,来填补没有惯性而留下的理论真空。换言之,必须用斥力—引力模式代替惯性—引力模式。 既然在自然界中,排斥应当是广泛存在着,而且也必需引入排斥,来填补没有惯性而留下的理论真空,那末,为什么我们又不能发现它呢? “它们,或因黑纱之遮掩而不见芳容;或因轻盈似虚无而难觅仙踪;或因认识模式之未及提升,似无道眼而不识老子、无佛眼而不见释迦莫尼一样。” 这是《道家哲学和现代物理学基础》第十九篇末,所说过的一段话。就是说总的看来,是由于观念上、认识上的原因而不能发现排斥定律,并不是排斥定律在客观上不存在。 四、排斥的哲学导引 “道”物理学根据道家哲学“反者道动律”,根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根据时空新定义“空间即对立,时间即转化”,并参考以上的分析,作出如下断言: 从运动学角度来看,对立物M1、M2,因对立而相互吸引,因运动而相互排斥。大自然中的周行而不殆,是排斥和吸引平衡的表现。 “道”物理学将以此为导引,尝试塑造“道”物理学的排斥定律。如果引入排斥能够获得成功,那将是继定义时间空间、抛弃惯性观念之后,敢为的第三件前人所未敢为的事。 (转载自张天健_56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