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信不立》:有一天,孔子的弟子子贡问怎样去治理政事。孔子说:"充足粮食,充足军备,百姓对政府就有信心了。"子贡又问:" 如果迫于不得已,在粮食、军备和人民的信心三者之中一定要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孔子道:"去掉军备。" 子贡问道:"如果迫于不得已,在粮食和人民的信心两者之中一定要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孔子回答说: "去掉粮食。没有粮食,不过是死亡而已,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死亡。但如果人民对政府缺乏信心,国家是站不起来的。" 《死而后已》: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章武三年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在成都召见诸葛亮,向他嘱托后事,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比曹丕强许多,一定能治理好国家,完成大计。如果我的后代刘禅可以辅佐那么就辅助他,如果他不是那块材料,先生可以自做主张。”诸葛亮哭着对刘备说:“臣一定竭尽全部力量,效守忠贞之节,辅助汉室直到我死去为止!”建兴元年,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建府署,处理军机大事。时间不长,诸葛亮又受领益州牧。军政之事不论大小均由诸葛亮处理。后来他派使节出访东吴,结为亲缘,成为亲善友好之国。建兴三年春,诸葛亮率军南征,七擒孟获,平定益州、永昌、越军隽等郡,使出师北伐无后顾之忧。此时粮饷充足,国富民安。建兴五年,诸葛亮率各路兵马北驻汉中,临行前,给后主呈上《出师表》。辅佐后主之初,诸葛亮就向后主自亮家底:“成都有桑树约八百多棵,薄地十五顷,家里的老老少少够用了,还略有剩余。至于臣在成都以外的差任,除了国需所用,没有多余的支配税赋,随身带的衣物粮食都是朝廷的正常供给。我不会去经营自己的产业以增强自己的势力。假如到臣死的那一天,我的居室中不会有多余的布帛,外面不会有自己的富裕财产,否则,我会辜负陛下的重托。”直到诸葛亮去世,正象他说的那样。 《信为国宝》:春秋时代,晋文公伐原,下令三军备好三日用的粮草,如果三日内,原不降,就立即撤兵。结果,围满三日,原仍不肯投降,晋文公果然撤兵了。撤兵前,他的部下请求再等一等,原就会降的。晋文公说:“信誉,是国家的至宝,是天下百姓得以庇护的关键。尽管我们得到了原,可我们会失掉信誉,那么天下百姓用什么庇护呢?” 《千古一朋》:管仲(春秋时齐国相)年轻时就经常与鲍叔牙交游,鲍叔牙(春秋时齐国贤大夫,)知道管仲是个贤士。起初,管仲家境贫寒,鲍叔牙总是很好地待他。管仲曾这样描述鲍叔牙是如何善待他:“在我困难的时候,曾与鲍叔牙一起做买卖,分配财利时,总是让我自己拿,他知道我家境贫寒;我曾经替鲍叔牙谋事而变得更加贫困,他却不认为是因为我愚笨,而是因为有利与不利的原因;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被驱逐,鲍叔牙却不认为我无德无才,他知道我没有遇到好的时机啊;我曾经三战三次逃跑,他不认为我怯懦,是因为我家中有年迈的老母;我身陷囹圄受辱,鲍叔牙不因为有我这样的朋友而感到羞耻,知道我这个人向来不把小节看得很重而因不能为天下所公认感到羞愧。唉,生我的是父母,而最懂我心的是鲍先生啊!”后来,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为齐相,自己甘居管仲的下臣,被后人广为赞颂。 《季札挂剑》:一次,吴国派季札(春秋时吴国君寿梦少子)去鲁国、齐国、晋国出使访问,季札出发不久,向北正路过徐这个地方,徐君非常喜欢季札的宝剑,只是嘴上没敢说。季札心里知道徐君非常喜欢自己的宝剑,只是为了出使北方诸国,暂时没有献给徐君。等季札出使访问回到徐时,徐君已经去世了,季札就将自己的宝剑解下来,将它挂到了徐君坟旁的一棵树上,就返回了吴国,季札的随从不解地问他:“徐君已经去世了,宝剑挂到那里准备赠送谁呢?”季札回答说:“不是这个样子。当初我内心已将宝剑送给了徐君,我怎么能因为他去世了就违背自己的心愿了呢?” 《范式交友》:山阳金县人范式,年少时在国学学习,因身体弱小,常常被人欺负,幸得汝南的张劭帮助,两人因此结为好友。学成返乡时,范式将平日最喜欢的笛子送给张劭,两人相约10年后在学堂前的竹林相见。10年后,范式做了太守,为官清廉,替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这日,范式受理一案,被告竟然是张劭,范式大惊,马上跑到牢里找张劭,见面后,范式生气的质问张劭:“我们自小结交,一直以为你是个品德高尚的人,为何做出奸邪的事来?”张劭怒道:“枉我们相交一场,难道连你也不相信我吗?”范式让张劭道出事情经过,张劭言道,他平日为人行侠仗义,得罪不少乡绅市井,这次,他见有人当街强抢良家妇女,上前相助,言语不合,打了起来,混乱中,那女子竟被恶霸的家人打死。事后恶霸反咬一口,说他强抢民女,伤人性命。范式听后,频频点头,道:“我不能只听你的片面之词,回府后我会彻差此事,如果你是冤枉的,我定会为你昭雪。”此后,范式四方取证,几经彻查,发现事实果然如张劭所言,正当他要平反此案时,朝廷的昭令下来了,要范式停职查办,原来恶霸听说新来的太守是张劭的旧友,怕他查出实情,便使人贿赂京官,诬陷范式包庇犯人,徇私枉法。范式接旨后,义愤填膺,他写了一篇奏折上书朝廷,陈述了张劭的冤情,朝廷为此要新任太守继续督办此案,终于,张劭冤屈昭雪,恶霸被斩当街,得到了应得的下场。案情已了,范式收拾行囊踏上返乡之路,行至国学旧处,范式想起了与张劭的10年之约,暗道“张兄经此变故,可还记得我们的约定?”信步来到竹林,见眼前的竹比十年前更多、更高大了,可林前的人却少了一个,“张兄,你来了吗?”范式唏嘘不已,他倚住一棵树,闭上双眼,任脑海中回忆着两人10年前在林中读书、吹笛、嬉戏的场景,不禁间,泪水已在眼中打转,这时一阵悠扬的笛声从林中响起,回头看时,张劭持着有些发黄的竹笛翩翩而至……。两人在林中尽吐心中思念,互道别情,对于张劭冤案一事竟是只字未提,临分手时,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我将到你那里拜见你的父母。”两人还共同约定了日期。两年后,约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张劭将这件事告诉了母亲,让家里准备一些酒食来迎候好朋友范式的到来,母亲有些不解地说 :“都分手两年了,千里迢迢说的话,你怎么能信以为真呢?”张劭回答说:“范式是一个信人,一定会来的。”母亲说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就为你们酿酒。”约定的日期终于到了,范式果然来了,于是张家隆重地欢迎范式的到来,范式拜见张劭的祖辈父母,与张劭一家欢饮而别。后来,张劭得了重病,临终时,长叹:“恨不见吾死友!”他身边两个朋友说:“我们尽心的服侍你,不就是你的死友吗,你还想要见谁呢?” 张劭道:“你们两个,是生友。山阳范式,才是所谓的死友。”不久,张劭死了。范式一日忽然梦见张劭带着垂穗的黑帽穿着屣履对着自己哀哭:“巨卿,我已经于某日死了,将永归黄泉,没有见到你最后一面,真是遗憾!”式惊醒后,悲泣长叹,他将此事报知上司,请求前往奔丧,上司虽然不信,但不忍心违背他对朋友的至诚,就答应了。范式身着丧服,日夜兼程,希望赶在入葬之前到张劭宿处。可惜,范式未及赶到,发丧已经开始了,发丧的队伍到了墓地,将要下葬时,棺木竟然不肯进入。张母抚着棺材说:“儿啊,难道你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因此停下了一会,这时,远远见到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张母望之曰:“这肯定是范式来了。”范式到后,趴在棺木上痛哭不止:“元伯(张劭的字)你走得太匆忙!从此死生路异,永远不能相见了。”会葬者千人,无不感动流涕。范式执魂幡于前领路,棺木方始肯入墓地。发丧后,范式留在坟边整理草树,守墓三月后,才依依而去。 《封金还汉》: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人。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投靠袁绍。曹操擒获关羽后返回,授予偏将军官衔,十分厚待于关羽。关羽为曹操解除白马县郡围困后,被封为汉寿亭侯。然而,关羽“身在曹营却心在汉”,起初,曹操十分器重他的为人,后来觉察到关羽并无久留之意,于是等到关羽杀了袁绍大将颜良之后,对关羽重加赏赐。然而,关羽将曹操赏赐给他的金银财宝全部封留在曹营,恭敬地给曹操写了一封书信,便只身返回处境十分困难的刘备身旁。 《不弃盲妻》:朝廷官吏刘廷式,本为农家。邻居老伯有一女与他相约为婚。后来离别数年,刘廷式读书做了官吏重返故里,得知邻居老伯已去世,那女子因病双目失明,家境十分贫寒。刘廷式派人去提起先前约定的婚事,邻居家就以有病相推辞,觉得一个小农家怎么能敢与士大夫联姻呢?刘廷式坚持己见,认为与老伯有约,岂能因为老伯去世,女子有病就违背当初的诺言呢?于是就同盲女结婚了,家庭和睦,成为美谈。 《冒死护友》:东汉桓帝时有个义士叫荀巨伯,有一次,他到很远的地方去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巧赶上 贼兵攻打那个县郡。病友对他说:“我是活不成了,您还是快走吧!”荀巨伯说:“我千里迢迢来看您,您却让我离去,败坏信义以求得余生,那哪里是我荀巨伯所为呢?”不久,贼兵进来了,对荀巨伯说:“大兵压境,全城皆空,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我的朋友有病,不忍心丢下他不管,宁愿用我的身体来换我朋友的命。”贼兵互相看了看,说道:“我们这群不义之辈,来到了一个讲求信义的国度。真是自愧弗如啊!”说完,兵马全部撤还,全城无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