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茶文化 > 茶艺 >

习茶技艺-择水(2)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博茶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第一标准,要取“山泉之清洁者”,宋徽宗并说有的江河之水,有“鱼鳖之腥,泥泞之 ”,这样的水,“虽轻、甘无取。”为了达到清洁的目的,除了注意选择水泉以外,古人还很注意水的保养。古人常常在水坛里放入白石等物,一是认为能养水味,二是认为能澄清水中杂质。田艺衡说:“移水取石子置瓶中,虽养水味,亦可澄水,令之不淆。”又说:“择水中洁净白石,带泉煮之,尤妙!尤妙!”还有用石子来洗水的,方法是取洁净的石子放在筛子状的有孔器物中,以所保藏之水淋其上。这样也可以滤去水中杂质。田艺衡说:“移水以石洗之,亦可以去其摇荡之浊滓。”明代还有人在贮水器中放入灶膛中一块长年经烧后的坚硬的灶土的,并美其名为“伏龙肝”。罗廪《茶解》记此事,说“大瓷瓮满贮,投伏龙肝一块——即灶中心干土也——乘热投之。”明人著作而托名为南宋赵希鹄的《调燮类编》,认为这样可以防止水中生孑孓之类的水虫。因为古人得一好水,常常经年贮存,不轻易饮用,如《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记妙玉泡茶款待黛玉等,用的是五年前在玄墓蟠香寺收集的梅花上的雪水,所以对这种常年存放的水,要防止生水虫。
    饮茶用水的清,这是古人最基本的要求,以清为首,才能做到活、轻、甘、冽。直到今天,我们对日常饮用水的最低要求也还是如此。
    煎茶的水要活,这在古人有深刻的认识,并常常赋之以诗文。苏东坡有一首《汲江煎茶》诗,前四句诗:
    活水还需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南宋胡仔在《绍溪鱼隐丛话》中说:“此诗奇甚!茶非活水,则不能发其鲜馥,东坡深知此理矣!”
    田艺衡说:“泉不活者,食之有害。”水虽然以有源有流为活水,但如激流瀑布之水,古人也不主张用来煎茶,这在陆羽《茶经》中已经指出,田艺衡也说:“泉悬出为沃,瀑溜曰瀑,皆不可食。”古人说这种水“气盛而脉涌”,没有中和淳厚之气,与茶之皆不相合。
    煎茶用水还要以轻为好。古人所说的水之轻、重,和现代科学中所说的软水、硬水有相似之处,古人得之于直观,现代科学中的软水、硬水则是通过化学分析手段来鉴别的。
    现代科学中,每升水含有八毫克以上钙镁离子的称为硬水,反之为软水。实践证明,用软水泡茶,茶汤的色、香、味三者俱佳,用硬水泡茶,则茶汤变色,香、味也大减。水的轻、重,还应包括水中所含其他矿物质成分的多少,如铁盐溶液、碱性溶液,都能增加水的重量。用含铁、碱过多的水泡茶,茶汤上会浮起一层发亮的“锈油”,使人产生不快感,茶汤味也会变涩。现代科学还证明,自然界中的水,只有雪水、雨水为纯软水,所以古人喜欢用这种“天泉”煎茶,是合乎科学道理的。而水质较好的泉水、江水等,虽然不是纯软水,但它们所含杂质除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以外,没有或很少有其它矿物质,同时,上述碳酸氢钙、碳酸氢镁在煮茶时,经高温又可分解沉淀,形成“水垢”沉入壶底,这样也变成了软水。由此看来,古人论水质的优劣以水的轻重为一重要标准,是很有道理的。
    清代人最讲究以水的轻、重来辨别水质的优劣,并以此鉴别出各地水的品第。
    玉泉水早在明代就很著名。明焦竑《玉堂丛语》记载:“黄谏尝作京师泉品:郊原玉泉第一,京城文华殿东大庖井第二。”今天,由于地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