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民乐创作之乱弹(2)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上海音乐家协会 佚名 参加讨论
划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在音乐上加以渲染和夸张,以求取得丰满的艺术效果。
    一首生命力很强的民乐作品往往是大器之作,我们常常说的某首作品气质很好,就是指作品很大器,有气魄。这无论在大型或小型的作品中都能感觉出来,是一种堂堂正正的、充满着中华神韵的音乐。它形象生动,气度非凡而令人惊叹,象《潇湘水云》、《我的祖国》、《三门峡畅想曲》等都是具有中国气魄的大器之作,成为流芳百世的精品。
    此外,器乐作品创作时要有创新意识,已故的著名电影导演瞿白音有句名言“唯陈言必去”,就是说讲过的话、用过的手法不要再重复了。所以要多想一点新点子,多用一些新手法,作品一有新意,就会使人耳目一新,留下深刻的印象。
    已故的著名作曲家梁寒光先生认为“每一件作品不论其大小,总要设计那么一段音乐是极其精彩的,听后使人忘不了的”。他这段话,数十年来我一直把它作为座右铭,并且在实践中证实是十分有效的。
    熟悉乐队和了解听众
    作曲者对乐队和乐器性能应该熟悉,在创作时才能得心应手,尤其是独奏曲,技巧发挥得越充分,作品就越吸引人。我在少年时代演奏过江南丝竹,可以说是在江南丝竹浸泡中成长的。过了60年以后编配《太仓江南丝竹十大曲》时,觉得毫不费力,十分轻松。这为什么﹖是过去泡过江南丝竹帮了我的忙《太仓江南丝竹十大曲》已出版总谱和CD,2004年晋京演出,广获好评。所以我希望刚踏上社会的年轻作曲者,多在乐队里浸泡一下,得益非浅。
    我一共写了11首协奏曲,已全部录制CD,出版总谱也在计划中。上世纪60年代,我是上海歌剧院的扬琴独奏演员,我对独奏与乐队协奏的关系有较深的体会,知道乐曲进行中用什么手段可以吸引人,可以打动观众的心,用什么手段可以有轰动效应,甚至在写到某一章节时考虑到听众听到此处心里想些什么﹖当然,感情要十分投入,只有自己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我的音乐是写给人民大众听的,我的对象是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的感觉基本上是一样的。中国的一位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先生曾经说过,“音乐终究还是写给外行人听的”。这和前面例举的吕其明说法一样,“就是要让普通听众喜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