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其它文化 >

李零学老子“低调”,给孔子“去圣”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继《丧家狗——我读<论语>》之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近期再度推出了两本研读经典的新作《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与《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日前,在河南郑州举办的“我们的经典”新书发布会上,李零就当前读经读史的文化热点问题和读者进行了交流并且受到追捧。
    “煽情传统文化不是爱中国而是害中国”
    面对自己的国学新作,李零首先澄清自己新书的出版并非跟风而是逆流。“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给当下的传统文化热泼冷水,让大家冷静。这不是针对哪一个人,而是针对近20年来的虚火中烧。”李零认为,传统文化热寄托了中国人的理想和情感,大家希望以此提高道德,改善当下的社会风气,希望扩大影响,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心情太煽情而发展为狂热,则适得其反。阅读传统经典也需要理性。”
    在李零眼中,读经典热、传统服装热、祭拜炎黄热等现象“通通是病”。“有些热衷于此事的知识分子说‘毕竟是好事’,我不同意。这不是爱中国而是害中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零言语咄咄逼人。他说,当前官员、商人请文化人出谋划策搞规划、借文化说事、圈地圈钱的例子并不少见,错位地理解和诠释中国传统文化,恰恰败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
    传统经典不是一张包治天下的药方
    李零认为大家在读古书的时候有些急功近利,最直接的就是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问题。他说,人们在阅读经典时第一要尊重古书,了解古书到底在讲什么,然后再来谈用不用的问题,不要把古书当做一个药方。
    “所以对中国古代历史遗产,我首先反对的就是这种简单的‘拿过来就用’的想法。我们要知道,《老子》、《论语》都是属于人文学术,这种人文学术都不是直接对应于我们实用的需求。如果要把《老子》、《论语》当做治天下的方法,照着它怎么治国用兵,这不但对你自己是误用,对传统文化也危害不浅。”
    李零指出,要直接把《孙子》、《老子》和当下的事情结合起来是很困难的,如果说这些经典对我们有什么启迪,那也是古老的文化留给我们的古老智慧,需要人们去慢慢体会,而不是对号入座的使用。“所以这些古书,我觉得它们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智慧的启发,而不是一种实用的指导。我想‘拿古典当古典,拿古人当古人’,这样慢慢会获得一种更大的历史空间里面的启迪和智慧,但这不会是一个简单的‘急用现学’的过程。”
    除了提倡摆正古书的位置之外,李零还主张用真正的文献方面的依据、文本方面的依据去尽量充实人们对原典的认识。“读古书,我希望的是认真读书、正面建设,把真实的中国文化介绍给大家,介绍给世界,尽量通俗又不失可靠。”
    “如果太忙了,不读原典也没有什么关系。哪怕不读,也不要读乱七八糟的东西。”李零说。
    给孔子“去圣”,学老子“低调”
    李零介绍说,这两本书,一本讲《论语》,强调“去圣”,也就是去伪求真——去汉代、宋代、后人的伪,求先秦的、有文献依据的“真孔子”;一本讲《老子》,强调“低调”,教导人们要学水,贵柔、贵弱,主张人往低处走。
    对于《论语》与《老子》的特点及差异李零有自己的诠释,“《论语》的特点是人多,156个人,比梁山好汉都多,人多头绪乱,但好处是有人有故事。在先秦诸子中没有一个学派像儒家那样弟子流传有序,之前也没有一本书像这样评点了那么多当时的历史人物,所以这本书最适于做历史研究,我对《论语》做历史解剖,横着竖着读一遍,把后人强加给孔子的圣人概念去掉,从中学到很多的东西。《老子》和《论语》不一样,《老子》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喜欢刨根问底,二是不喜欢下定义,更喜欢打比方。读这本书,打开以后,如入无人之境,什么都抽象掉了,它更适合于做哲学研究。”
    据了解,已出版的《去圣乃得真孔子》、《人往低处走》是李零推出的一套名为“我们的经典”丛书中的两本,另外两本研读《孙子》和《周易》的《唯一的规则》、《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亦将由三联书店出版。
    《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李零著三联书店2008年3月出版《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李零著三联书店2008年3月出
    实习生 李倩倩 本报记者 桂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