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书法家自创“竹叶体”另类方式传承中国艺术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中新河南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中新河南网郑州10月29日电(王永记)近年来,一种全新的书法艺术颇受内地人喜爱,从整体上看字如竹叶飘动,既有书法的神采、气韵,又有竹叶飘影的风姿,实为中国传统正楷体,此外,书法中又透出佛学的灵气。这便是内地书法家崔国荣,独创的一种全新书法艺术——竹叶体。
    
    崔国荣和他的作品
    约见崔国荣并非易事,相约半年之后,笔者终于见到被圈内人士“神话”了的崔国荣。
    现年五十三岁的崔国荣生于古蔡国紫竹王(今河南上蔡县黄埠镇紫竹王村),祖辈眼中的紫竹园让崔国荣对竹情有独钟,一提竹子,崔国荣满脑子都是竹叶随风舞动的风姿。紫竹王村向南不远便是亚洲最大的佛教寺院——南海禅寺,与佛成邻居,这让崔国荣自幼就与佛有缘,佛家的大肚与宽融不仅让他颇有“佛性”,也让他把“佛”家的空灵带入了竹叶体中。崔国荣他立的这种字体正楷体为基础,以竹叶为线条,为区别于古代楷体书法,故又称“念楷竹叶体”。
    
    崔国荣自创的“竹叶体书法”作品
    崔国荣不善言谈,甚至连坎坷的经历都表达不完整,但有一点他一直在重复:竹叶体是在讽刺与打击下练出来的。
    四十年磨一剑
    崔国荣痴迷书法是受父亲影响,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农村,这种喜欢几乎是一种奢望。厚积薄发是崔国荣对竹叶体的总结,想起四十多年临摹经历,崔国荣感慨万千,甚至有点佩服自己:在无纸无笔无师无派的情况下能坚持到今天,真的很不容易。
    在开封的十年里,因无钱购买笔墨,常常是水当墨,地当纸,有时连水也不用,拿起树枝当笔,一写就是十几里。
    在当时,崔国荣的做法是另类的,甚至有人说他“走火入魔”。当别人都在拼命挣“钱”时,他却把精力放在练字上;当别人都“下海”经商时,他依然死守着上蔡县文化馆长的“铁饭碗”。崔国荣说:“在文化馆就是因为那儿有文化气息,八十年代,凡是有门路的人都下海经商了,我没有,并不是我不敢,也不是我没有能力,因为只有在那儿才不被人讥笑,在那儿内心才安宁。”
    崔国荣是多才多艺的,做过装修、画过壁画、当过刻工,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更加懂得文化的内含。崔国荣的多才多艺被当地政府视为“人才”,二十几岁时破格将其任命为当地文化站站长,然而“站长”的职务并不能得到太多的实惠,“当这个官所有的家人都反对,因为它不当吃,不当喝。”崔国荣说。当时有人跟他打招呼都带有讽刺意味,而聚在一起时,常拿他开涮。有人称他不务正业,整天胡写乱画,有人称他走邪入摩,疯了,甚至有人建议他的父母请“仙家”做法事,为其驱“魔”。
    在外人看来,崔国荣不但不合群,而且脾气倔犟。“别人越讽刺,我越上劲,现在得感谢这些人,他们给了我压力,竹叶体就是在压力下打靡出来的。”崔国荣告诉笔者。
    就这样,崔国荣在冷嘲热讽中坚持了二十多年。对于别的人讽刺,崔国荣并不是不怕,他怕别人笑话,怕别人拿他当话柄,为此,他羞愧了很多年,对别人的每句话都十分敏感。
    “师竹”半世纪
    每当谈起竹子,竹叶体书法,崔国荣说他满腹尽是节,满目尽是叶。崔国荣说:“全世界竹子约有一千多种,中国有近五百种。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使用竹子,竹子被广泛地应用于娱乐、捕猎或战争。自古以来,人类与竹就结下不解之缘,我们日常衣、食、住、行中,到处都有竹的倩影,因此,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感叹,不可一日无竹。”
    几千年来,人们赋予竹子深刻的含义,崔国荣告诉笔者:“古人称竹有七德,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正直;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奋进;竹外直中空,襟怀若谷,虚怀;竹有花不开,素面朝天,曰质朴;竹超然独立,顶天立地,卓尔;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善群;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担当。”而在崔国荣看来,松竹精神更是民族的气节。
    正是对竹特殊的情感,才让崔国荣把古典的书法线条,与竹有机结合起来,用竹叶的形态展现中国书法的内在美。
    “要写竹叶体,前提是,成竹在胸成佛在胸,以竹为师,以竹为友。”崔国荣告诉笔者,“至于竹杆,竹叶、竹节的形态如何,在竹叶体书法结构怎样的位置,怎样突出特色,怎样变革,则完全服从于对书法创造性的构思。”在崔国荣看来,竹子被他请入艺术殿堂的。
    交谈中,崔国荣说更多的是“写志气、写人生”,竹叶体在打击与讽刺中诞生,“竹”的骨气自当然为他向外人推介的首选。在他看来,“笔杆没多重,无字拿不动。”胸中无物时,字是根本没法写的,崔国荣说,未下笔前,他早已成竹在胸,为了下笔成形,崔国荣师以竹为师整整半个世纪,临摹楷体更是长达四十五年之久。
    终成竹叶体
    崔国荣说:“中国书法每个时期的特点都不相同,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尚态,如今,毛笔书法的使用价值已转向审美与艺术,如果仅拿古人的眼光来看今天书法家的作品,未免有点落后。同样,上只有落下时代烙印的作品才被后人称赞,对于一个书法家来说,其作品有没有生命力一看功底,其二就得他有没有创新意识,作品能否与时代步伐一致。”崔国荣的创新就是把“竹”与“佛”的精神写进了作品中,他对“竹”与“佛”的理解使“竹叶体”得以升华。
    十几年前,崔国荣听说陕西有块“竹叶碑”,便多次前去观看。“那块竹叶碑是刻的是一副画,画上竹叶形成一首诗。”崔国荣欲写竹叶体的灵感便由此而来。
    有人说崔国荣的字有股霸气,气势恢弘,结构布局浑然一体。然而崔国荣却是个无师无门,无帮无派,是“单帮”。“我走的是土路,每前进一步都十分艰难”崔国荣告诉笔者。
    书法是写出来的,只有“水到”,“渠”才能成,为了练字,他闹出许多笑话。
    崔国荣对中国书法的热爱达到痴迷的地步,沙子放在盘中,用筷子练;用树枝在地上练;手指蘸水水泥板上练,只要他觉得有形,随时随地都能练。一次出差,在车上他“手痒”,便掏出水笔,摸遍全身没有纸,拿出车票写了起来,到了目的地之后,车票被画得一塌糊涂,为此,售票员不让下车。崔国荣说:“当时啥都忘了,拿出纸来便画了起来,至于在纸上写的什么字,只在脑中,那张车票几乎被墨完全浸湿。”被送到车站后,还被当坏人盘问很长时间。
    在百泉碑林,下班关门后,他浑然不知,直到天黑得完全看不见,他才往外走,而此时,大门早已落锁。在翻墙向外爬时被抓了个正着,解释半天自不必说,临走时还有人说他脑子有病。
    崔国荣说,他在手上写过,睡觉时在被上写过,在天空中写过,也在老婆的肚子上、背上都写过,弄得老婆哭笑不得。
    “中国的楷书自唐代定型以后,达到了顶盛时期,历经近一千四百年的漫长历史,再也没有实质性的变革,宋代以后,楷书的地位和影响也日渐退落。”崔国荣说。竹叶体的出得到了中国书法权威人士的重视和社会的认可,深得内地人喜爱。
    竹叶体在历经半世纪艰苦打磨终于出世,崔国荣说,真得不容易。如今,他最大愿望是将其发扬广大,他说,“竹叶体”书法是他一生的追求,尽管前面的还有很长、很远。 (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