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走近经典,守正创新——申万胜书法的文化境界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中国艺术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鸿朗高畅 申万胜
    二千多年来的书法发展,正是一个由技进入艺、由艺近乎道的过程。就每一个书法家而言,正是通过在已经基本定型的书体中加进自己生命的个性积淀,使书法艺术不断嬗变而成为总体文化发展历史中的书法个体创造。
    认识申万胜多年来,一直为他那军人的豪爽和书写的酣畅而感动。多年前,申万胜送我一册《红楼梦诗词书法集》,从行笔中能够感到其对传统的尊重和对经典的走近。其后参加过很多展览,观赏过申万胜不同时期的作品,感到其书法风格在“走近经典”中渐渐发生变化,尤其在《书情画意——申万胜袁武书画作品集》中,更真实地感到他书作中大气磅礴与率真自然的统一。其后,申万胜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申万胜书法集》同时首发。走进展览大厅,一种军人之武与文人之雅的气息扑面而来,经典书风的精微与书家自我的笔墨精神相统一的大气象充溢展厅。展览的37幅作品大多为8尺以上的巨制,气势夺人。
    申万胜不仅擅长书法创作,也有自己独到的书法理论和书法文化战略思想。他认为,面对书法传统深厚的积淀,书法创作还是要强调在尊重传统、坚持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只有置身于传统艺术的土壤之上才能谈创新、谈发展,这才是今天书法艺术繁荣的根基所在。
    申万胜的理论对当代书法走向有明晰的指导意义。曾有人发问:21世纪的中国书法是否应按照美术规则、形式结构去追逐?我与申万胜多次恳谈了类似的前沿问题,并达成基本共识:中国书法不应在美术化的道路上因袭下去,而应从自身发展出发,寻找到一条传统和当代结合的最佳道路,创生出具有东方审美意识和西方大众能够接受的新世纪书法形态。这就要求我们在传统中创新、开拓新境界,从而“守正创新”。换言之,传统是首要的本体论命题,创新是它的价值论命题。
    在解决了书写理论之“道”的问题后,对于书法技法之“器”的问题,同样需要重视。我注意到,申万胜无论是书写《红楼梦》诗词,还是经史子集内容,都与“文化书法”精神暗合。在我看来,书法书写的内容是大文化根基——经史子集、名言警句、文化感悟等。细细观赏申万胜的书法内容,那些古往今来哲人睿智的诗句或关乎民族文化精神和文化身份的重要话语,为他的书法形式美注入了文化活力。申万胜书法鲜明地表征出军人书法家对“壮美”这一审美境界的自觉追求,他青睐魏晋书风,上接秦汉之气象,下承宋明之书意,碑帖融合,气格洞达,将自我性情与历史文化名人书法意趣相契合,其独钟行草的潇洒开阖,在5种书体并重中追求行草的拙趣与雅致、空灵与浑厚、精细与阔美的统一,大到丈二多屏,小到斗方扇面,都在沉雄洒脱中寓老辣生涩,结字、线条、章法、气象都道法自然、不假修饰,在匠心独运中以沉雄宽博的美感面目示人。
    申万胜坚持认为,书法贵在“诚”。心灵情感是书法的第一生命,笔墨由心表达出生命的真实情趣,因此适性达情、率意诚心的下笔状态决定了呈现在纸上之书,是一种凝重内敛和自由奔放的统一,将优雅的帖学风貌和碑学的奇崛之风整合,故而能于隽逸宽绰中展示刚柔雅拙的多种态势。他尽情挥洒在自己的书法世界里:蝇头小楷,檗窠大字,或小如书札便笺,大如册页长卷,形式结构多样多式——条幅、中堂、横幅、斗方、册页、联屏、楹联、扇面、尺牍、匾额、榜书,几乎都不在话下。而内容则尽可能出经入史,具有学术历史的厚重感。帖学为主的书写中又融北碑的气势和内敛,使其下笔果断爽利,厚重涩行。
    在时下书坛遭遇西方美术冲击的迷惘,书家缺乏东方文化定力的状态下,申万胜的书法不随波逐浪,而是在读万卷书中下功夫,沉潜于古典传承的精神世界里,感悟书法与文化醇厚和谐的内在命脉。他在章法的参差错落、起伏迭宕中又有一种宽博大气,在遒劲的涩笔中把捉凝练优雅的神态,并在书法线条自由言情中获得精神超越的“书法载道”性。从他的作品凝重的形式和意态潇洒中,可以辨析出他生命存在形式的复杂性——他在个性化的书法语汇里,体现出生命不断求索、不断拓展的踪迹。(王岳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