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养生之道贵在养心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人何以长寿?
    长寿之道,即养生之道,宜以静养为先,静养之法,以空无为要。静中寻空,空无所空,空里入静,方为真静。
    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欲求除病,当明用气。欲明用气,当先养性。养性之法,当先调心。调服其心,心无其心,之于养生保命有提纲挈领之作用。
    这里的心主要不是指肉团心,而是指思、意、情、念、欲等。大怒伤肝,大喜伤心,大思伤神,大悲伤胃,大惊伤肾,这是因心伤身,在这些情况下,营养、锻炼都不起作用了;另一种情况是以心护身。故养性之法当先调心。
    如何养心?
    人欲延年益寿,需安神养命;欲安神养命,需澄心遣欲;妄心情欲皆生于有,故人不可常执着于有,需常体悟于无。无为体,有为用。养生之法亦如此。用有为之法,长凝无形之气;用有为之功,长炼无形之精;用有为之道,长养无形之神,可矣。
    收心猿,锁意马,此乃养心之前提也。心意为后天之识神,猿与马,两者皆主动,好动之识神统率人身,则人之元神便被蔽于深渊。故修炼性功,首先要心意锁定,清静身心,万缘放下,一念不动,方可见本来面目。
    养心之法,恬淡为上。清心之道,寡欲为要。寡欲则心宽体闲,寡欲则心平气和,寡欲则乐而多刚。
    养心,儒释道医各有侧重,儒者重其诚,释者偏其空,道者用其虚,医者论其生,虽各有千秋,但本源一致,就是真心,其心坦荡而不惧于鬼神,俯仰而无愧于天地。
    正气最宜养心
    天地之间有浩然正气,正者得之,不正者失之。回忆一下作《正气歌》的南宋宰相文天祥,他在序文中说被元人囚禁在一间小小的土室中,有水气、土气、日气、火气、米气、人气等六种秽气侵害,人人生病,他本来孱弱,历时两年居然百病不生,那是因为他有一身正气,足以抵挡六种秽气,因而作正气歌一首。显然《正气歌》中的正气不是外气,也不是内气,而是心,是君子之心,仁人志士之心,大智大勇之心。有这样的心,“百病自辟易”,病魔会躲着你的。故,正气最适宜于养心。
    平时如何养心?
    闭目常养心。眼睛乃心灵的窗户,为人身中之阳。此阳为阴中一点真阳,宜养而忌耗。两眼微闭,意念即止,止念则心安,心安则神定,神定则气血通畅。
    养心必先安神,此神为人之先天元神。闭目小憩或是大睡一觉,不拘形式,其要诀在于守窍而内敛。
    有时还要学会糊涂。难得糊涂,有时糊涂一点,心没有那么敏感,自然少一些喜怒思悲惊,这便是难得之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