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都市青年常见疾病的象数配方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颈椎病的治疗
    用药药方:2650•380
    适用病症:因长期从事伏案工作、长期从事电脑工作、受凉以及劳损等原因造成的颈椎突出等病疼。
    服药方式:默念(嘴要动),中间顿点表示默念时稍停顿。
    服药时间:随时随地均可默念,但要集中精神,睡觉前效果最好。
    验证特征:坚持十五天痛感消失。如法坚持则还你一个健康的颈椎。
    注意事项:若默念上述数字时,出现心慌、头痛或出虚汗等症状之一,则马上停止默念即可。
    用药原理:颈椎号称“小腰”,全力支撑人的头部,血液、神经等集束必经之地,颈椎出了毛病,将会影响血液和神经的畅通,必酿严重后患!俗话说“四十颈椎五十瘫,六十难免上西天”正是此意。本方秉持“君臣佐使,辩证施治”之用药原则,结合《中医藏象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和《周易八卦理论》配制而成:2——兑卦,属金,相肺,主肃降、体表和毛发等;6——坎卦,属水,相肾,主吸纳、润下等;5——巽卦,属阳木,相胆,主疏泻、条达等;3——离卦,属火,相心,主温热、炎上和血液等;8——坤卦,属阴土,相脾,主运输、营运全身等;各加一个零,属奇数,振奋疏通对应阳气;2650——呈金生水、水生木之势,肝胆相照、肝肾同源,木是阳木,力为奇数,肃降和吸纳相结合,振奋肾阳力度适中;380——呈火生土之势,增强气血、强化运化密布全身的能力。剂量适中,火候老到,综合施力,重点突出,达到重新调理阴阳平衡、重点施治之功效。
    亚健康的治疗
    用药药方:20•650•380
    适用病症:高血脂、肥胖;不明原因乏力、头痛、失眠、晕眩、胸闷、心悸、自汗、盗汗、阳痿、多梦、出虚汗、多关节痛、月经不调、黄褐斑;舌尖发红,舌苔细腻,口苦、咽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赤;面色无华,憔悴;双目周围特别是眼下灰暗发青;晨起或劳累后足踝及小腿肿胀、下眼皮肿胀、下垂;胸腹胀满、大便粘结不畅、肛门湿热之感,口中粘滞不爽,吐之为快;突感视力下降等。
    服药方式:默念(嘴要动):二零六五零三八零,中间顿点表示默念时稍停顿。
    服药时间:随时随地均可默念,但要集中精神,睡觉前效果最好。
    验证特征:快则十天即有明显效果:精神有力、睡眠质量提高等各项症状不同程度的缓解;宜于长期坚持,直至症状消失。
    注意事项:若默念上述数字时,出现心慌、头痛或出虚汗等症状之一,则马上停止默念即可。
    用药原理:秉持“君臣佐使,辩证施治”之用药原则,结合《中医藏象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和《周易八卦理论》配制而成:2——兑卦,属金,相肺,主肃降、体表和毛发等;6——坎卦,属水,相肾,主吸纳、润下等;5——巽卦,属阳木,相胆,主疏泻、条达等;3——离卦,属火,相心,主温热、炎上和血液等;8——坤卦,属阴土,相脾,主运输、营运全身和肚腹等;各加一个零,属奇数,振奋疏通对应阳气;650——呈水生木之势,肝胆相照、肝肾同源,木是阳木,力为奇数,振奋肾阳适中;380——呈火生土之势,增强气血、强化运化密布全身的能力。剂量适中,火候老到,综合施力,达到重新调理阴阳平衡之功效。
    胃疼的治疗
    用药药方:70•40
    适用病症:因长期精神紧张、思虑过多、压力过大、饮食无规律等原因造成的胃痛病。
    服药方式:默念(嘴要动):七零四零,中间顿点表示默念时稍停顿。
    服药时间:随时随地均可默念,但要集中精神,睡觉前效果最好。
    验证特征:如果胃痛发作,集中精力默念该数字,三分钟内痛感消失。如法坚持则还你一个健康的胃。
    注意事项:若默念上述数字时,出现心慌、头痛或出虚汗等症状之一,则马上停止默念即可。
    用药原理:秉持“君臣佐使,辩证施治”之用药原则,结合《中医藏象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和《周易八卦理论》配制而成:7——八卦数为艮,为土,为阳土,为胃。后加一个零,为奇数零,目的是振奋胃阳,增加胃蠕动;4——八卦数为震,为木,为阴木,为肝,肝有疏泻、条达之功能。后加一个奇数零,强化肝之功能,达到“变则通”的效果,使胃健康有序的工作起来。
    更多易数治疗法推荐:
    了解详情请点击  http://www.askingdao.com/yangsheng/listc_cid_58.html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