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象形习性是人类固有的品性。所以人类的象形活动伴随着人类的形成而进展,早期武术也就随之而产生。 据《尚书·皋陶漠》记载:“予击石坿石,百兽率舞。”可见在旧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会象百兽之形了。而象形形成的初期武术,最有影响的,有文字记载的要数汉代名医华佗的五禽戏。在《后汉书》中,华佗对其弟子吴普说的一段话就确切地记载了此事。“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靴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病,并利蹄足,以当导引。”导引术由此而进入武术,武术中最基本的一项基本功在于“动诸关节”,确是由此而来并一直传留至今。五禽戏“亦以除病,并利蹄足”,即其既可健身治病,又能便人手足灵活有力从而能自卫击人。五禽戏当是各类象形取义的仿动物拳种的早期鼻祖。 少林武术是我国最早形成的武术大派。而在其初期,在达摩18手就有黑虎伸腰4手、雁翼舒展1手,金豹露爪1手属象形动作。后经觉远上人,白氏与李叟而发展成少林的上乘拳“龙、虎、豹、蛇、鹤”,据《少林内功秘传》记载:“五拳者,即可练精力、气、骨、神之法也。故创此五式,使内外并修而达于化境也。龙拳练神,虎拳练骨、豹拳练力,蛇拳练气,鹤拳练精,上述五拳,如能练至情纯之境,则精固、力强、气聚、骨坚、神凝、五者相合、互为融化,为用之妙,不可尽吉。倘以制人,则一举手,—投足之间,纵顽强之敌,亦可折服。”这五形拳系仿效华佗五禽戏,进行演变而成。将其原来的鹿、熊、猿三者,改为龙、豹、蛇、鸟则进而具体化而为鹤。这五形拳对少林武术,进而对中华武术都有深远的影响。 初期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形成,并在我国北方广为传播,称为北派少林。后来传入川黔而形成峨眉少林。至今四川的僧门拳大练、单边、缠丝、虎豹、六通,据说就是这五形拳的变种和进化。 传入粤,而形成广东少林,对两广、香港,远至南洋都有相当大的影响。五行拳传至泉州,并此为中心形成福建少林。其在鹤拳、虎拳、龙拳上尤有发展。 总之,在此五种象形拳的基础上经过元、明、清的长期演变与进化,精研一形则产生一种拳术,在象形武术拳种的发展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增长和丰富。 据初步统计已产生过的象形拳种有下述种类:飞禽方面的有鹤、鹰、鹞、燕、鸡、鸭、鹅、大雁等;走兽方面的有蛇、虎、豹、犬、猴、猿、熊、马、猫、狮、象等;水中游的有龙、鱼、虾等;昆虫方面的有蜘蛛、螳螂、蝎子等。并且一种象形中有的还有几种拳种,如鹤拳中就有飞鹤、鸣鹤、食鹤、宿鹤(又称宗鹤)四种之分。 如果把武术的动作涉及到的名称都统计上,那简直可以说,中国武术在象形的领域中,稍有一些搏杀自卫能力的生物大都被象形比喻而融于武术之中。可见我们的祖先在武术形成的过程中,在象形上花了多么大的功夫,创造了多么绚丽多姿的中华武术。 (本文转载自《中国武术与传统文化》,作者曾庆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