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男子二十而冠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依周制,男子二十而冠,行冠礼。冠礼是中国古代汉族男性成年的标志,男二十岁前不戴冠,戴冠象征着该男子心智与生理皆已成熟、可婚嫁,在获得家族承认的同时也能参与家族中的一些祭祀的活动。然而当一些必要的情况出现、如天子或诸侯为了早日掌权,也曾出现过提早行礼的先例。
    从儒家的角度看,冠礼被定为于为礼仪的开端,因为只有行了冠礼后的男子才真正的从孺子转变为能够履行社会意义的成年人,才有资格去治理别人,继承与发扬华夏礼仪的文明,换而言之,在儒家学派中冠礼被赋予了非常高的文化地位。
    周朝时候的冠礼是本朝最重要的礼仪之一,周公制礼作乐为后世中华文化的礼乐文明定下了基调,彼时的冠礼对天子诸侯而言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周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意思就是当在位的天子或诸侯去世后,他原配妻子生育的长子、即嫡长子,无论年龄都可以继位,但如果这位嫡长子尚未行冠礼那么便会因此暂时失去亲政的权力。如秦始皇嬴政十三岁继位,却被吕不韦摄政直到他二十二岁戴冠、佩剑后才重新夺回自己的权力。
    汉朝非常注重冠礼,从汉惠帝行冠礼宣布大赦天下的开端后,开启了帝王行冠礼而赦免天下的惯例,在汉昭帝时期,汉昭帝加冠,大肆封赏减免赋税以达到普天同庆的目的。魏晋南北朝的时候,由于中原地区大面积的陷入了五胡乱华的动荡,冠礼曾被荒废。
    被荒废了一个时代的汉族礼仪在隋唐重新被恢复,在天子、皇亲贵族等阶级都制定了不同形制的冠礼,但由于魏晋南北朝时巨大的冲击,冠礼被实行的例子也并不多见,甚至还有不知冠礼是何物的情况,此时冠礼式微。
    冠礼的废黜导致了礼仪的衰落,人情轻薄,有些人甚至长大成人后也不懂得成人之道,司马光对此感到非常的痛心,在《书仪》中根据当时的生活习俗与一些当时的民族礼仪重新制定了冠礼的仪式。于是在宋朝,儒家文化被士大夫们重新弘扬,他们主张复兴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等周制礼仪以重新教导“成人之道”。但在这时候,士大夫在行冠礼的年龄上也存在了分歧与争论,在司马光的《书仪》中定在十二至二十之间、在《朱子家礼》却又规定在十五至二十、甚至有人引用《左传》中鲁襄公十二而冠的记载为例,主张十二而冠,遭到了宋朝理学家程颐的反对,他非常坚定地认为,“冠所以责成人,十二年非可责之时”。
    元明清三朝时,由于元朝统治者并非汉人,于是在宫廷中并无冠礼,但在民间却被保存了下来。到了明朝,人们迅速地恢复了被荒废的礼仪制度,冠礼得到了第二次复兴,上至明朝皇帝下至民间庶人都依从冠礼执行,于是冠礼在明朝时候得到了非常迅速的传播与发展。直到清兵入关,中国汉族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冠礼再次沉沦。清政府的剃发易服制度将中华衣冠礼仪文化尽数摧毁,随后清政府又颁布了“十从十不从”的政策,其中就有“老从少不从”的一条,让年幼的孩童仍可保留汉族发式与服装,直到成年勉强行过冠礼后便要进行剃发。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冠礼逐渐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冠礼终于被遗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