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木版水印(2)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木版水印技艺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唐代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有一名叫王阶的人便请人用此技术刻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普施,流传至今,现藏于英国国家图书馆。唐以来书籍多附插图,十六世纪始有彩色套印。近数十年来,十竹斋、荣宝斋在这一传统技艺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创新。痛感于这一极其宝贵的传统技艺资源的衰落和流失,鲁迅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邀约郑振铎先生共同出资,发起了重刻辑印《十竹斋笺谱》等典籍的行动。郑先生委托赵万里先生从王孝慈先生手中借得藏本,延请北京荣宝斋的师傅用“饾版”和“拱花”术仿原件复刻。鲁迅先生还亲自撰写《重印十竹斋笺谱说明》,文中说道:“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十二月,版画丛刊会假通县王孝慈先生藏本翻印。编者鲁迅、西谛;画者王荣麟;雕者左万川;印者崔毓生、岳海亭;经理其事者,北平荣宝斋。纸墨良好,镌印精工,近时少见,明鉴者知之矣。” 可以见到他对此事的一片苦心。使彩色套印和拱花技艺获得了传承、延续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木版水印由原来刻板创作的诗笺、信笺印刷发展到能惟妙惟肖、神形兼备地印制笔墨淋漓、气势豪放的《奔马图》及唐代周的《簪花侍女图》、宋代马远的《踏歌图》、《富春山居图》等大幅艺术作品,标志着木版水印艺术已发展到了巅峰。
    20世纪50年代初期,时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的张漾兮先生,在建系之初,便分别派专人到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天津杨柳青交流学习全套的传统木版水印技艺,赴江南各地大量收集民间年画、蓝印花布等原始资料。随后又在版画系成立了国内最早的木版水印工作室,专门就此项绝技开展教学和研究。传统文化艺术资源进入专业教学,为该系的教学和科研创作带来了崭新的、别具一格的面貌,也在“出作品、出人才”方面收到了出色的效益:该系学生吴光华的水印版画作品《舞狮》在国际上获奖,毕业生陆放、张玉忠、陈聿强、张耕源、陈品超等则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持续以水印版画创作获得一致的赞誉,成为国内最重要的新一代水印版画艺术家,也为现代水印版画在国内各地的普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该系的后任历届主任赵宗藻、张奠宇、韩黎坤、张远帆等,均高度重视传统版画技艺的保护传承和整理研究工作,并注重将其成果有机地融入该系的教学科研和创作中,形成该系了独具特色、融汇中西的专业教学体系,享誉中外。现任该系教师的方利民和十竹斋魏立中等,均接受了该教学体系的专业训练,也经历了对传统技艺的悉心研习,又结合当代艺术创作的语言手法,使自己的水印版画作品兼具民族艺术特色和现代气息。他们的水印作品广受好评,也屡屡入选国内外专业展览或获奖,可视为传承创新的新一代成功典范。其他如北京的陈琦,江苏的顾志军、凌君武,浙江的邵蓓艳、徐建文、李巍、王超、张晓峰等,也都是以自己的方式解读传统技艺并活用于自己的作品而取得成功的范例。
    对传统版画的继承和发扬,既体现在现代水印版画的创作中,也体现在复刻版画的制作中。上世纪50年代末,上述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的木版水印工作室,改由学院直接管理并改名为浙美水印工厂。在该厂员工张耕源、徐银森、王刚、陈品超、俞泓等人的共同努力下,重新翻刻了《十竹斋印谱》。与此同时也翻刻和复制了一批书画名作,其中以复制写意水墨画为主,并在写意水墨画的复制中多有技术创新,使得写意水墨画复制技术达到了国内最高水平,成为国内木版水印三大基地之一,驰名于中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