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家百科 >

李宁明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宁明太子与定仙山 
    有关西夏道教的史料极少,宋人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2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元昊后野利氏生三子,其长子)宁明喜方术,从道士路修篁学辟谷,气忤而死。
    李宁明(?-1042年,为元昊长子,被立为太子,但因结识道士路修篁,随其修道,故与其父政见不合;对此,《西夏书事》卷l6有详细记述:
    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十二月,太子宁明卒。
    宁明天资聪慧,好学,明大义,然性仁慈,不乐荣利,常从定仙山道士路修篁学辟谷法,朝夕不少懈。元昊恶之,一日,试问以养生之要,曰:“不嗜杀人。”再问以治国之术,曰“莫善于欲。”元昊怒曰:“此子语言不类,岂霸王之器乎!”不许入见。宁明忧惧,未几,习道气忤,食不入,死。遗奏以荒旱荐臻、民不堪奔命为言,末请白袷入棺,以识不能体亲之罪。元昊见而哀之,令仍以太子礼葬。
    从引文可知,太子宁明在道教义理修习上,确实深得要义。他与其父的对话,颇类后世丘处机劝成吉思汗,只可惜不逢其时。他因触怒父王,心生忧惧,又未能妥善调整情绪,以致最终在辟谷时走火而亡。宁明故事说明,第一,道教在西夏具有广泛的影响,不仅在民间有道士活动,道教信仰还传人王室之中;第二,当局对待道教持容忍姿态,其原因一是道教与党项传统信仰有相近之处,二是道教徒与僧人一样,在政治上拥护党项政权,甚至服从其军事需要,从征战场。
    道士路修篁,未见他处记载。而“定仙山”一名,两次见于《续资治通鉴长编》:
    (夏乾道二年闰十二月),赵卨以夏人渝盟,请筑绥州,改名绥德城。梁乙埋先以亲军壮骑连侵顺安、绥平、黑水等寨,不克。进围绥德,攻十余日,兵骑日益,定仙山烟火皆满,谍者以告郭逵,逵曰:“殆将遁也,特以此张虚声耳。”既而,兵果退。 
    (熙宁三年)八月戊午朔,宣徽南院使、靖难军留后、判延州郭逵加检校大尉、雄武军留后,令再任:先是,夏人以亲军夹河壮骑侵顺安、绥平、黑水等寨,诸将请去之,逵曰:“贼远来,利在速战,其锋未可当。”令毋得轻出。谍告曰:“贼粮欲尽矣;”逵稍出兵应之。  已而绥德城告急曰:“贼益兵大至定仙山,烟火皆满:”逵曰:“贼师其遁。”诸将皆疑,逵曰:“鸷鸟之击,必匿其形:兵果来,岂示人以觽?此张虚声,惟庸将乃疑耳。”终不大出兵。
    两处文献一为闰十二月,一为八月,但乾道二年和宋熙宁三年为同一年,即1070年,其所叙当为同一件事。
    按上述引文,定仙山当在今陕西绥德。绥德原名绥州,元昊时为夏占据,1067年被宋军夺回,1070年夏军大肆攻掠宋朝边地,上引事件既此时。
    至于宁明太子学道之定仙山是否绥德之定仙山,今人有新的解说。在银川市西北的贺兰山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有三清观一座,相传即宁明太子修道之处,近代荒废,仅存遗迹,近年复建。两地相较,绥德距西夏首都兴庆府(今银川)约450公里,而贺兰山距首都仅40公里。作为一名太子,长年住在离王宫遥远的地方,似与情理不合,因此,贺兰山三清观作为其修道之地应当是适宜的,定仙山也当为贺兰山某山峰的别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