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医道药 >

致病内因——经络系统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人体中的隐性物元系统,最典型的是经络系统。经络系统虽然不是直观的、肉眼能看到的,但它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并不与任何显性的组织器官相伴生。而且其中的十二经络全都处于体表浅层,并且存在传感现象,故容易被后天智识所认识和肯定。经络本身是气所组成,气散则经络消失,所以在尸体上无法用解剖学进行验证。它只存在于生命体之中,并且是气性能量传输的重要载体和路径。它本身功能的障碍,同样是一种致病的内因。
    
    人体经络如网络型,分布在人体浅表层,是人体臟腑与体表肌肤、四肢、五官九窍相互联系、传输能量的通道,具有运行气血,沟通机体表里上下内外,调节各臟腑组织生理功能等作用。经络病机,即是指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经络系统而引起的病理变化,主要有经络的气血偏盛偏衰、经络的气血运行逆乱、经络的气血运行阻滞、经络的气血衰竭等方面。
    (一)经络的气血偏盛偏衰
    人体经络的气血偏盛,可引起与其络属的臟腑、组织、器官的功能过亢,破坏各经络、臟腑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而发病。经络的气血偏衰,则能引起与其络属的臟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减退而发病。正如《灵枢·经脉》在论述足阳明胃经的经气虚实时所说:“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又说:“足阳明之别……实则狂巅,虚则足不收,胫枯。”此即足阳明胃经的经气或虚或实所引起的病变。因此,经络的气血盛衰,可直接影响着与其相络属臟腑的气血盛衰。
    (二)经络的气血逆乱
    经络的气血逆乱,主要是由于经气的升降逆乱,从而影响及气血的正常运行,导致气血的上逆或陷下而致病;反之,气血的运行失常,亦必然导致经气的逆乱,二者常互为因果。
    经络的气血逆乱,多引起人体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发为厥逆。如《素问·厥沦》说:“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眴仆。”厥,即经气逆乱,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厥逆,由于足太阳膀胱经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于络脑,故足太阳经的经气逆乱,则气血循经上涌而致头重肿胀。足太阳经其下行之脉合腘中,贯腨内,其经气逆上则下虚,故足不能行走,甚则发为眩晕跌仆,昏不知人。
    经络的气血逆乱,又可导致与其络属的臟腑生理功能紊乱。如《灵枢·经脉》在论述太阴之别的功能逆乱时说:“厥气上逆则霍乱”,即是说足太阴经的经气逆乱,可以导致脾胃功能的紊乱,以致清气不升,下为泄泻,浊气不降,上逆为呕,清浊混淆,发为霍乱吐泻。
    另外,经气的逆乱,又是导致出血的原因之一。如气火上逆所致的咯血、吐血、衄血,实质上也与经气上逆有关,如肝火犯肺所致的咯血,实际上即是通过肝经的火热引发经气逆乱,上犯于肺所致。阳明热盛时的鼻衄,也是阳明经的经气逆乱所致。
    (三)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
    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是由于元气不足,摄入能力和转化力不强,元气养本,补入养标,只通过口腔呼吸摄入补充,则经络本体活力不足,经气不利,影响波及气血的运行。常可累及所络属之臟腑以及经络循行部位的生理功能。例如:表证常有遍身肌肉酸痛的症状,就是由于外邪束表,机体浅表经络的经腔挛缩,气流不畅所致;足厥阴肝经的经气不利,常是形成胁痛、瘿瘤、梅核气、乳房结块的主要原因。
    此外,经气不利,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又是某一经络气滞、血瘀的主要原因。故《难经·二十二难》说:“经言是动者,气也;所生病者,血也”,“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故先为是动,后所生病也。”这就是说,在经络病变中,最早出现的是质元能最变化,然是经的物元动力变化,最后才是血的壅滞变化。是因为经气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然后才会导致血瘀等病变。
    (四)经络的气血衰竭
    经络的气血衰竭,是指由于经气的衰败而至终绝,气血也随之衰竭而出现的生命临终现象。这种现象其根源是元气耗竭,不能营养经和气之本,呼吸和饮食摄入的气只能养标,不能养本,所以不足以支撑经络系统功能,从而导致经络功能衰竭。而且在最终时人体小腹内气海中的一个总控制开关会像玻璃碎裂一样多纹路性出现崩溃,这种破粹样变化,会迅速传感于全身,导致全身气运的终止。
    由于各经循行部位不同,所属臟腑的功能各异,故各经的气血衰竭时所出现的症候亦各有特点。如《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瘲,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瞏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忘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也。”这些记述也说明前人观察非常细致,由于十二经脉之经气是相互衔接的,所以,一经气绝,十二经之气亦随之而绝。临床上通过观察经络气血衰竭的表现,即可判断病变的发展和预后。
    (本文转载自《道医学》,作者熊春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